学校需加强传染病防控,重点防范基孔肯雅热,通过环境清理、健康排查和监测,确保开学期间师生安全。
新学期马上就要开始了,校园即将恢复往日活力,学校在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准备时,校园的传染病防控也不能忽视。除了常见的流感、新冠、诺如病毒等感染外,由媒介伊蚊(俗称“花蚊子”)传播的基孔肯雅热需格外警惕。
一、先懂“敌人”:认识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并非新传染病,它早在1952年就在坦桑尼亚被发现了。今年以来,全球基孔肯雅热病例明显增加,国内也有部分地区发生聚集性疫情。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但由于其传播速度快、症状明显,一旦感染将影响正常学习生活。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染。其典型症状有发热(体温可达 39℃以上),关节痛(常累及手、膝、踝等关节,部分人疼痛持续数周),还可能出现皮疹、头痛、乏力等,儿童症状可能更轻,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
若发热同时伴关节剧痛、当地有媒介伊蚊活动,或近期接触过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人员,需警惕并非普通感冒,及时就医检查。
二、学校发力:织密开学前后防控网
开学前后是校园传染病防控的“黄金窗口期”,学校需从“源头防控”和“日常监测”双管齐下:
开学前
1.环境清理,消灭蚊虫孳生地。校园内积水的花盆、排水沟、废旧容器、旧轮胎、窨井等,都是媒介伊蚊孳生的“温床”。开学前学校要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清理行动,重点清除积水容器、废弃杂物、绿化带垃圾等蚊媒孳生地。对绿化带、教室、宿舍、食堂、垃圾站、厕所等区域实施全覆盖灭蚊,确保校园环境安全。
2.强化排查,消除健康风险。开学前学校对师生员工开展健康排查,对于有境外或国内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居史的人员,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疑似症状,应督促立即就医,主动告知流行病学史,并开展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核酸检测,避免带病上学造成传播。
开学后
1.健康监测,早发现早干预。开学后落实晨检制度,对所有师生员工开展为期2周的健康状况跟踪监测,重点观察有无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送医并报告属地疾控部门,配合开展流调与处置。
2.持续灭蚊,防止疾病传播。学校每周开展校园蚊媒孳生地巡查清理和灭蚊工作。加强防蚊防病知识宣传,引导师生员工做好个人防护(如穿着长袖衣物、使用驱避剂等)。
3.多病同防,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除基孔肯雅热,还需防范流感、新冠和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教室每日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加强诺如病毒、痢疾和手足口等肠道传染病防控,食堂严格执行餐具消毒,引导学生勤洗手、不共用餐具。
三、家庭配合:做好孩子健康“守门人”
家庭是孩子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家长需配合学校做好以下工作。
防蚊措施不松懈:给孩子准备浅色长袖校服、透气长裤,上学前涂抹含避蚊胺(儿童浓度≤10%)、驱蚊酯或羟哌酯的驱蚊液;家中每周清理阳台、露台上的花盆托盘、水桶等容器积水;睡觉时使用蚊帐,避免孩子被蚊虫叮咬,也可关闭房间门窗后使用电热蚊香液(片)1小时左右,通风换气后进入。
健康观察要细致:每天上学前、放学后观察孩子体温和身体状况,若孩子说“关节疼”“没力气”,即使体温不高,也需警惕;若孩子确诊基孔肯雅热,需遵医嘱居家休息,痊愈后凭医院证明返校,避免传染同学。
卫生习惯常培养:教孩子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洗手;提醒孩子在学校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减少诺如病毒等感染风险。
疫苗接种要及时:儿童做好计划免疫疫苗的按时全程接种,鼓励师生和托幼儿童积极接种流感、水痘等疫苗,有效预防常见传染病,减少校园传染病暴发风险。
撰稿专家
许 可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 主任医师
褚宏亮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防制所所长、主任技师
来源:健康江苏
编辑:王筱
审核:朱茂勇 许南欣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