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晚金陵河西学校镜澄书院莫砺锋教授开讲“镜湖夜话”第二讲,主谈中学文理分科,倡导文理兼修。
10月31日晚
金陵河西学校镜澄书院内
暖意融融 思想流转
由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
江苏省文史馆馆长
莫砺锋教授带来的
“镜湖夜话”第二讲精彩开讲
莫教授以“中学文理分科”为核心议题
将人生经历与教育哲思娓娓道来
现场气氛热烈 掌声如潮
1
金句里的人生智慧
莫砺锋教授以《中学 文理分科之我见》为中心展开讲座。他结合自身从理科爱好者转向文学研究者的经历,以及插队十年的特殊岁月,论证了文理兼修的重要性。他 以范缜的 “花瓣喻”阐释人生抉择的偶然性,用导师程千帆由化学转中文的故事佐证知识融通的价值,强调中学阶段应夯实全面基础,回应了“钱学森之问”对杰出人才培养的关切。

莫砺锋教授讲座现场


观众席座无虚席
整个讲座中,莫教授金句不断,充满人生智慧与教育哲思。不仅解答了教育困惑,更传递了一种严谨的治学精神与豁达的人生态度。现场观众被内容深深吸引,全程认真聆听。



师生认真聆听
2
互动中的思想碰撞
讲座后,金陵河西学校高中部2018届校友沈骏杰作现场分享。他高中选修的是物理化学,大一修的也是化学,大二时以转系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转入了中文系,硕士研究的是甲骨文。他以自己的跨界经历为莫教授的“文理兼容”观点提供了生动的佐证。

金陵河西学校高中部2018届校友 沈骏杰
互动环节,现场观众踊跃提问,莫教授热情回应,思维的交融让现场氛围持续升温。
一位老师抛出 “‘人生如落叶’之说对新教师职业发展有何启示?”,莫教授以自身从教经历回应,称人生虽有偶然起伏,但深耕教育的初心如树木扎根,唯有坚守方能枝繁叶茂。

老师提问
有学生好奇如何用 “新三论” 指导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莫教授坦言学术需兼容并蓄,新理论可为传统研究提供新视角,但核心仍需立足基础。
还有学生关注 “同一汉字古今读音差异”,莫教授以古典诗词为例,说明读音演变背后的文化脉络,建议在经典诵读中感受语言的动态魅力。


学生提问
讲座结束时,不少听众围着莫教授请教、求合影,久久不愿离去,宛若大型“追星”现场。
夜渐深,文学的温润、专业的洞见,都化作书院檐下温柔的灯火,与星光交相辉映。


莫教授为师生签名并为学校题词

莫教授与学校文学社师生合影
文脉流转 思想传薪
当古典与现代在镜湖畔相遇
当经验与思考在对话中交融
这场“夜话”便有了超越时空的意义
期待每一位腹有诗书的你
共赴下一场温暖的“镜湖夜话”之约
声明:
▍来源:南京市金陵河西学校
▍编辑:李雯锐
▍责任编辑:陈景祎
▍值班主任:夏璐
▍图: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最热文章Copyright©2011-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