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工学院重构科研评价体系,按照分类评价、注重实效原则,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促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淮阴工学院重构科研评价体系,按照分类评价、注重实效原则,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促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建立教师岗位分类评价体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修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资格条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教师,实行分类评价。完善教师系列、实验师系列、艺术学科教师系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教育管理研究系列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资格条件。分类细化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价标准。
实行科创平台分类评价体系,深化平台科教结合。依托学科专业,强化内涵式发展,形成国家、省、市、校4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对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进行分层建设、分类评价。完善平台分类评价激励机制,增强平台汇聚高端人才、承接重大项目、产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推动科教资源共享,仪器设备开放共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协同合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打造旗舰式科研创新平台,提升服务地方能力。
突出科研评价质量贡献导向,催生优质科研成果。修订相关文件,突出科研成果质量导向以及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和贡献,形成分类评价、代表性成果评价、同行专家评价等多维评价机制。
完善校城融合对接协调机制,服务地方企业发展。全面推进校城融合“1111”工程,积极对接苏北城市各县区,建立健全政学企合作机制。政府牵头设立校政企合作项目,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完善常态化对接协调机制和合作共建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随时召开校企交流会、定期召开校政联席会、每年召开校城融合发展大会”“三会”机制,并在OA系统建立协同共建内容立项及督办流程,推动校城融合走深走实。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