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庆祝南京大学地理学科创办百年暨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发展论坛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行。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肇始于1921年由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先生创办的地学系,这是我国大学创办的...
5月28日,庆祝南京大学地理学科创办百年暨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发展论坛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行。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肇始于1921年由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先生创办的地学系,这是我国大学创办的第一个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地理学科,由此拉开了我国现代地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帷幕。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在致辞中指出,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充分肯定了南京大学全体留学归国人员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和卓越贡献,这也是南京大学一代代地理人的生动写照。一百年来,南大地理始终与南京大学同心勠力,不断丰富学校的办学底蕴;始终与中国地理学发展同向同行,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彰显卓越引领的风范;始终与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同频共振,奋力践行科教报国的使命担当。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南京大学也正处于加快建设“第一个南大”的关键时期,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断取得更大进步、铸就新的辉煌。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鹿化煜全面回顾了南京大学地理学科的百年奋斗历程,以及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国家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广大校友通过视频等方式表达了对学院的祝福。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双聘教授、1980级本科生周成虎回顾了他在南大求学的过程,感谢母校培育之恩,祝福母系更上一层楼。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92级博士研究生系友张小曳表示,学院诚朴办学、争创一流的理念和惟实励新、开拓未来的追求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在南京大学学习工作多年的老教授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颖认为,南京大学的学风精神使人终身受益,学院在地球系统研究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希望能够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强学科建设,进一步开拓地理海洋研究新局面。副教授徐志伟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发言,表示将继续传承南大地理人守正创新的品格,恪尽传道授业的使命,培养不负时代所托的地理学人才。学生代表于俊岚为自己成长在有历史、有特色、有名师、有传承的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而自豪,并表达了新时代地理学子“承先辈之精神,创吾辈之未来”的使命追求。
北京大学等75所高校地理海洋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15家科研院所地理海洋单位,国家遥感中心等11家科研院所,国际地理联合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等国内外学术组织,以及傅伯杰、刘丛强、李家彪、吴缚龙等院士发来贺电贺信,祝愿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再创佳绩,为我国地理海洋事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大会现场正式启动了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发展基金,助力学子圆梦、促进学院发展。本次大会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大会由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满春主持。现场参会的还有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陈镜明、胡焕庸先生的长孙胡复孙先生以及南京大学相关部处院系负责人、学院历任领导、老同志代表和师生代表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王菲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