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草场门站引入艺术元素,提升通勤体验,成为公众美育场所。
“没想到草场门车站变得这么有艺术范儿,让人眼前一亮!”家住南京古平岗的郭女士在这两天上下班期间,发现每日通勤的车站有了新变化,南京地铁七号线和四号线草场门站里,南京艺术学院的师生们通过音乐、书画、照片等展示形式,带领市民感知城市,触摸艺术,接受不一样的熏陶渐染。
在草场门站一下车,记者就听到了优美的钢琴声。走进改造后的站厅层,每一处设计都暗藏艺术巧思。入口处的南艺介绍,不仅用文字讲述着百年学府的悠久历史,还通过图文介绍南艺校史上的名师大家,吸引了乘客在此驻足停留,百年南艺的艺术底蕴在不经意的分享中传递。
早晚高峰时,原本匆忙的通勤节奏,因灵动的钢琴旋律变得舒缓,哪怕只有片刻停留,也能收获一份听觉的治愈;午间休息时,缩小版的美专校门模型复刻了南京艺术学院前身--上海美专的标志性校门,周围缠绕的LED灯在夜间会亮起暖光,既像给校门披上了一层光晕,又与站厅灯光和谐相融,成为热门的拍照打卡点。
市民可在书画作品前多停留片刻,目光在诗意的山水、遒劲的笔墨间游走,让作品里的传统文化韵味慢慢抚平一天的辛劳…… 行色匆匆的人们,因为站厅层的艺术元素,开始主动放慢脚步,在与艺术的相遇中,收获一份意外的温暖与治愈。不少人会记住心仪作品的风格与主题,甚至在周末主动前往南艺美术馆,想要解锁更多传统艺术体验,让地铁站里的短暂相遇,延伸成更深度的艺术探索。
不仅如此,记者注意到,在草场门站的进站口,还铺设了南京“根脉·读城”的墙贴,用简短的文字和建筑物照片诉说着地铁站周边的城市文化记忆,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还能更为详细地了解老建筑、老地名、老字号等方面的故事。“根脉·读城”行动,是由紫金文创研究院与南京地铁集团共同发起的地铁文化活动,依托地铁站点,推介南京地方文脉。草场门车站作为样板打造,接下来,将在全市494个地铁车站推开。
据悉,地铁“草场门艺术车站”的艺术化改造是“根脉·读城”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由紫金文创研究院策划,南京艺术学院和南京地铁集团共同支持改造。旨在借助艺术的共鸣让地铁站成为市民新的文化社交空间,让艺术之美直抵每一名地铁乘客的心间。
作为串联南京多处生活区与商圈的重要交通枢纽,地铁站每日上班族、学子、游人往来如织。草场门艺术车站亮相后,站厅层成为南京艺术学院践行 “社会美育” 的全新公共空间,也成为南京新的网红打卡点,让艺术悄然融入市民日常出行的步履之间。
通过设置小型舞台爵士乐演出、三角钢琴演奏、书画长廊及学院成果展示,南艺打破传统校园边界,主动把艺术带进市民日常通勤场景,使地铁空间转变为可感知、可参与、可浸润的美育载体。这一举措不仅美化了公共环境,更体现了高校主动承担社会美育责任的文化自觉。
相信这些发生在站厅层的艺术瞬间,将悄然改变市民的通勤体验,使得城市的公共空间散发出艺术的温度与独特魅力。
南艺相关负责人表示,艺术不该是藏于象牙塔中的“小众享受”,而应成为融入大众生活的“日常养分”。此次地铁草场门车站的艺术化改造,正是南京艺术学院突破艺术空间边界、践行社会美育的又一重要尝试,是一次将艺术深度融入城市公共生活的创新实践。
未来,南艺还将持续关注市民反馈,根据实际体验优化站厅艺术场景,让这里的艺术氛围既能保持专业水准,又能贴近大众审美,真正让每一位经过的市民,都能在与艺术的相遇中收获温暖与滋养,让地铁空间成为传递艺术温度、涵养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杨甜子 文/摄制
校对 陶善工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