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玄武区市民孟先生(化名)给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打来求助电话:家中有三个孩子,因为搬家,三个孩子面临要在三所学校就读的尴尬。孟先生希望两个女儿在同一所学校就读,减轻家庭压力,可是多次...
近日,南京市玄武区市民孟先生(化名)给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打来求助电话:家中有三个孩子,因为搬家,三个孩子面临要在三所学校就读的尴尬。孟先生希望两个女儿在同一所学校就读,减轻家庭压力,可是多次奔走依然没有结果。
这两天,好消息传来:经过南京市教育局、玄武区教育局等单位多方努力,孟先生一家的难题解决了。然而,随着二孩、三孩家庭越来越多,孟先生一家遇到的难题绝非个例,未来相关部门能否出台政策保障多孩家庭的上学问题?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进行了采访。
家长求助:
三个孩子“散”在三所学校,家长分身乏术
接到求助电话,扬子晚报/紫牛新闻第一时间联系了孟先生。孟先生告诉记者,一家人现居住南京玄武区北苑一村,这是家庭唯一住房,一家五口的户口也都在此,平常三个孩子都由妈妈照顾。大女儿在月苑小学(搬家前户口对应学区)上学,二女儿今年9月入学立贤小学一年级,小儿子上托班,三个孩子分在三个学校,“老婆实在没办法分身,双方父母又没办法来帮忙。”
为了就近入学,孟先生向相关部门申请为大女儿转学,转到现户口所在地对应学区——立贤小学,申请迟迟得不到批准,9月开学在即,一家人挺着急。
教育局回复:
一直在积极协调解决难题
当天,记者也联系了南京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最新的江苏省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学籍管理规定,对符合转学条件、确有转学需求的学生,转入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据学额空余情况,统筹安排、有序接纳,转出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予以及时办理。“也就是说,家长确实符合转学条件,提交相关材料后,也要看学校的学额空余情况,没有空额也没办法接受转学生。”
记者同时联系了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区教育局相关人士回复,针对孟先生一家的情况,区教育局和学校一直在积极努力协调。
好在,在各方努力下,南京市立贤小学通知孟先生的大女儿8月21日来校面试。当天上午11点多,孟先生给记者报告了喜讯:“大女儿入学问题解决了,太感谢了。”
专家建议:
从制度层面为二孩、三孩家庭打消顾虑
孟先生孩子上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值得庆幸。记者了解到,随着二孩、三孩时代的到来,像孟先生遇到的问题并非个例。就在不久前,青岛也有一位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我是一名二孩爸爸,老大摇号进了一所小学,老二还得摇号才能进入同一所小学,如果摇不上,就得进入两所不同的学校,家长怎么接送?目前青岛已有双胞胎捆绑政策,希望有相关的长幼捆绑政策出台,帮助我们这些多子女家庭。”对此,青岛市教育局回复:“在各义务教育学校发展优质均衡度不断提高的条件下,我们将积极借鉴其他地市经验,在充分征求多孩家庭、单孩家庭、学校等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评估实行‘长幼随学’政策的可行性。”
业内专家呼吁:“部分二孩家庭面临两个孩子因热门学校调剂、搬家等,在两所学校就读,带来诸多不便。随着三孩政策出台,情况会更明显,希望政府从制度层面为想生二孩、三孩的家庭打消一些顾虑。”
已有探索:
试行“长幼随学”人性化服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注意到,近年来,部分省份已经探索出台相关政策。比如:
浙江省已积极推行义务教育“长幼随学”的举措。浙江省教育厅网站6月2日发布的《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就明确提到:“探索试行‘长幼随学’服务。为支持国家优化生育政策,落实‘浙有善育’要求,解决因孩子在不同学校就读带来的接送不便,各地要本着‘自愿申请、公开公平、就便安排’原则,积极推行义务教育‘长幼随学’的人性化服务举措。允许在非学区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通过县域内跨校或跨县域转入现户籍地址或居住地所在学区的公办学校,实现‘长幼随学’;除小学、初中起始年级外,允许公办学校因‘长幼随学’转学适当突破基准班额,但不得出现大班额。民办学校招生时,可将双(多)胞胎适龄儿童并号实行电脑派位录取。允许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转入公办学校‘长幼随学’;民办学校原则上不得以‘长幼随学’为名转入学生;如果民办学校出现学位空额时,可安排‘长幼随学’转入学生,但须通过公开报名、电脑派位确定转入学生。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长幼随学’服务的具体操作办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陶善工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