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进入暑期,连云港市提升教育质量的脚步却未曾停歇。7月1日至5日,连云港市教育局组织举办2025年中小学美术教师人工智能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为全市美术骨干教师捧出一道融合艺术与科技的知识盛宴。
虽已进入暑期,连云港市提升教育质量的脚步却未曾停歇。7月1日至5日,连云港市教育局组织举办2025年中小学美术教师人工智能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为全市美术骨干教师捧出一道融合艺术与科技的知识盛宴。
《人工智能辅助艺术教学与创作》《AIGC赋能美术课堂:连云港山海文化文创产品的创意设计与实践》《核心素养下的中小学美术教学转型》……一系列内容丰富、讲解生动的讲座,涵盖人工智能在艺术教学与创作、美术课堂、教学工具与策略、教育革新等多个方面的应用探索。讲座既深入讲解理论知识,又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和提供操作指导,为参训教师们带来新的启发。
连云港市教育系统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从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到职业教育特色融合,从高等教育提质扩容到社会教育品牌引领,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都在稳步推进。今年,连云港市将教育系统确定为“改革创新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重点部署实施“九大行动”,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作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必须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主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随着“有学上”的需求得到较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加多样的教育方式、更加健康的教育生态等“上好学”的需求日益增强。因此,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其核心目标在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尊师惠师,营造优秀人才乐教氛围
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激发教师队伍教学活力,连云港市教育局近期积极推进论文代表作制度和代表作成果制度,探索建立“代表作成果”评价机制。这一创新性举措旨在通过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减轻基层一线教师的科研压力,引导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教学实践。例如,现职教师若获得市级及以上一等奖论文,或在家园联系册编写评比中获一等奖,可视同在非主流期刊发表论文1篇;参与市级(乡村教师为县级)教学、教科研成果奖评选并位列前五位,或获得市级(乡村教师为县级)教学先进个人、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等荣誉的教师,可视同在非主流期刊发表论文1篇或参与市级课题1项。
“这项改革正努力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参与本次职称申报的张老师表示,“过去评职称往往需要花大量时间撰写论文,现在有机会将典型教学案例、班级管理心得等实践成果纳入评价考量,有助于我们更专注于一线教学工作。”这是连云港市推进强师惠师工作的缩影。
连云港始终将强师惠师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近期出台的《关于尊师惠师十条措施》,锚定“让优秀人才争相从教、让教师人人尽展其才、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三大目标,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努力为教师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尊师惠师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措施,为教师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安心从教、热心育人,同时也增强教育事业的吸引力。”连云港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韦县余说。
在专业发展方面,除了探索打破职称晋升壁垒,连云港还着手建立“编制周转池”,优先保障乡村和紧缺学科师资;实施新教师“教海启航站稳讲台”计划;建设“雁阵型教师团队”和“卓越校长工作室”等,为教师成长搭建多层次平台。计划到2030年,培养8000名骨干人才梯队。在职业生态方面,通过建立社会事务进校园“负面清单”和推广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工具为教师减负,同时凭“花果山英才卡”提供医疗保健等优质服务,依法保障教师教育惩戒权等,努力提升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尊严感。
人工智能赋能,探索数智教育新路径
人工智能正深刻影响着教育生态,连云港市积极拥抱这一变革,出台《连云港市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
近日,在2025年“领航杯”江苏省中小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连云港市学子展现了良好的数字素养和跨学科实践能力,以创新设计与跨学科实战能力震撼赛场,在省赛的8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该组冠军,荣获该组别全省唯一晋级国赛资格。在该活动设置的计算思维、数字创作、科创实践(不含乐高专项赛)等主要类别中,连云港市出线队伍数位居全省之首。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连云港市教育系统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落实教育部“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实施数字素养提升工程,以及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方面所进行的努力和取得的初步成效。
与此同时,在连云港部分学校的课堂实践中,AI技术与学科教学正展现出融合的潜力。
新海实验中学谢飞老师在《分式复习课》上,尝试运用学测云AI教学工具。在学生完成复习试题后,通过“过机智批”功能可以较快生成作答数据及正确率情况。“应用AI工具,有助于教师更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聚焦教学重难点,同时还能根据需要生成变式题目,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率。”谢飞分享了使用体会。
在今年召开的全市教育大会上,连云港市发布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到2027年,连云港将实现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全覆盖,建成200间实验室,3年着力打造实用好用场景50个以上,打造人工智能教师团队50个、培养人工智能种子教师100名,开展人工智能课题研究200项,初步形成本地特色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并在全市中小学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形成大批人工智能教育重点应用场景。
“在数智时代,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是必然趋势。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举措,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同时,也期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助力缩小城乡数字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连云港市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李超阐述了目标愿景。
提升管理者领导力,打造教育发展“头雁”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引领者,提升其核心教育领导力至关重要。连云港市制定实施《连云港市中小学管理者核心教育领导力提升“581+”计划实施方案》,旨在为打造高素质的学校管理队伍提供有力支撑。
近日,经个人申报、学校和县区推荐,连云港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和相关业务处室进行综合评价、市委教育工委研究,初步确定50名“581+”计划领航校长培养对象、80名领军校长培养对象、100名领雁校长培养对象,积极推动校长队伍提升能力、追求卓越。
“581+”计划以涵养校长思想素养为基础,以提升教学领导力为重点,兼顾学校战略规划、教育评价、信息化和校园安全等关键领导力培养。通过分层分类、持续跟进的混合式研训(理论结合实践、线上结合线下),助力培养对象拓宽视野、更新理念、提升技能、丰厚管理素养。引导校长探索办学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逐步形成符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体现时代特色、地方特点的办学思路,推动其任职学校成为高质量发展、特色打造等方面的示范。
“581+”计划注重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期望通过培养对象在全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学校管理中的示范与带动,建立校长专业发展共同体。通过深度研讨交流,聚焦学校管理的关键问题,形成学习、研究、实践攻关的共同体,开展项目研究,培育学校管理成果。同时鼓励开展“学区发展共同体”“联盟校”和“学科大教研”等实践探索,努力打造“培养一个校长,激活一所学校,带动一片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链条。
“我们希望通过‘头雁’的引领带动,促进全市校长队伍整体素质提升,让每一所学校都能拥有优秀的领路人。”连云港市教育局教师发展学院负责人熊福建表示。
从尊师惠师的温度到数智赋能的探索,从管理者领导力的提升到教育公平的追求,连云港正以改革创新为笔,在黄海之滨努力描绘一幅“教师安心乐教、学生健康成长、治理更加现代”的教育发展新图景。为此,连云港正扎实行动,力求通过改革创新开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提升贡献教育力量。
来源:《新华日报》 2025年7月17日 第17版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