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中煤能源集团招聘,招收煤炭、电力、煤化工等岗位毕业生,1700余人,含管培生。要求2026届应届生或未就业毕业生,本科不超过26岁。福利优厚,多通道晋升。应聘请于2025年11月12日前投递。
一、 公司介绍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煤)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国有特大型重点骨干企业,其前身是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煤炭进出口总公司,经过多次兼并重组,2009年改制成为国有独资公司,并更名为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以来,中国中煤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牵头推动央企煤炭资源整合,先后接管10余家央企煤炭资源,作为煤炭全产业链央企,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
资产总额超6000亿元
职工12万人
连续6年获得国务院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A级
连续6年位列《财富》世界企业500强
二、 主营业务
煤炭开发利用及相关贸易和服务煤炭资源储量700亿吨,煤矿69座,总产能3.1亿吨/年,煤炭年贸易量近4亿吨
电力、热力生产供应及相关服务火电项目35个、装机规模4755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700万千瓦
煤基新材料及相关化学品开发利用煤化工项目11个,总产能超2000万吨,产品主要包括聚烯烃、甲醇、尿素、硝铵、焦炭等
相关装备制造及工程技术服务煤矿设计建设、煤机装备制造综合实力、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列
3家上市公司
中煤能源(A+H)601898,HK1898
上海能源600508
新集能源601918
三、 招聘计划
(一)中国中煤统招计划
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统考统招2026届毕业生,两年择业期内未就业毕业生。回国(境)后初次就业且具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派遣资格的国(境)外留学生。
计划招收毕业生1700余人
(二)集团总部“SHINE”闪耀管培生计划旨在面向全球重点高校选拔具备高潜力、高素养、强使命感的优秀毕业生,打造集团公司未来骨干管理技术人才储备池。
计划招收20人
四、 招聘岗位
煤炭、新能源、电力、装备设计制造、煤化工、矿建设计施工、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岗位
五、 招聘专业
煤炭矿业类、化工技术类、能源动力类、新能源类、机械机电类、电力电气类、电子信息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自动化类、土木类、材料类、计算机类、安全科学与工程类等;
工商管理类、经济学类、文学类、公共管理类、财会类、法学类、统计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新闻传播类、
电子商务类、物流管理类等;
具体专业要求请见招聘岗位
六、 报名条件
(一)政治立场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同中国中煤企业文化。
(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常履职的身体条件(三)大学本科一般不超过26周岁、硕士研究生不超过30周岁(管培生不超过28周岁)、博士研究生不超过35周岁(管培生不超过33周岁)
(四)国内院校应届毕业生一般需在2026年8月31日前取得毕业证、学位证;两年择业期内未就业毕业生毕业时间应在2024年1月1日以后。国(境)外院校毕业生毕业时间应在2024年1月1日以后,在2026年8月31日前取得留学服务中心学历学位认证。
其他资格条件详见报名平台
七、 职业发展与福利保障
01.职场跃迁
多通道晋升体系
经营管理
专业技术
技能操作
多项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航”计划
导师带徒
“青马”工程
系统内企业挂职交流
02.多重福利
收入:具有行业竞争力的薪资水平
补贴:就餐补贴、交通补贴、住房补贴、出差补贴、通讯补贴、采暖补贴、防暑降温补贴
保障:五险一金、补充医疗保险、企业年金、意外伤害险
福利:职工公寓、年度体检、职工食堂、带薪疗养、通勤班车、节日慰问、大学生联谊、综合体育场馆、劳动保护用品、落户政策
八、 招聘流程
报名→资格审查→线上统考测评→面试→公示→体检→录用通知→签约
(一) 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2025年11月12日
(二) 统考时间:
11月中下旬(具体以笔试通知为准)
(三) 笔试内容:
第一部分
心理测评第二部分
企业认知、综合知识-行测、通识
同时报名多岗位的毕业生,只需参加一次考试。通过笔试后,根据用人单位安排,参加面试测评。
九、 报名方式
PC端:
请登录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网站:https://zhaopin.chinacoal.com
校园招聘频道报名
移动端:
扫描二维码进入报名入口(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按照指引填写信息完成报名不接受现场、电话、信函等其他方式报名,
有关要求:
每名毕业生在同一个二级企业内或在京企业之间仅可报名1个岗位,其他情况可报名5个岗位,请慎重选择,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1-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