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骨科研究所2025年面向全球诚聘全职博士后

:2025年06月23日 高校人才网
分享到:

苏州大学骨科研究所成立于2008年,是目前江苏省规模最大的骨科研究机构,为正处级建制的独立科研单位,现任所长为杨惠林教授。它的前身是创建于1984年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研究室。苏州大学附属第...

一、研究所概况

1.历史沿革

苏州大学骨科研究所成立于2008年,是目前江苏省规模最大的骨科研究机构,为正处级建制的独立科研单位,现任所长为杨惠林教授。它的前身是创建于1984年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研究室。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成立于1956年,1978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1986年成为江苏省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10年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三个江苏省拥有国家级双重点称号的临床医学学科之一;2012年获批成立江苏省骨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自2001年以来,连续四次(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成为江苏省临床医学中心;2022年成为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骨科医学创新中心;2024年成为江苏省区域医疗中心。

2.师资力量

学科在研究所常驻人员为4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6人,其中正高8人,副高18学科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中华医学会理事会理事1人、中华骨科学会杰出贡献奖和卓越成就奖各1人、中国康复医学会终身成就奖1人、何梁何利科学与进步奖1人、HOMA特别贡献奖1人、863首席科学家1人、江苏省终身成就奖2人、江苏省杰出贡献奖1人,培养国家杰青2人、优青3人、青拔1人,江苏省杰青6人、优青3人,江苏省双创团队1个、双创人才3人,江苏省333培养对象8人(其中一层次2人、二层次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9人,卫生部/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

3.科研成果

学科已承担科研项目23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5项,包括“863”项目、“973”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科技部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子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9项(杰青、优青、重点、重大国合、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面上和青年项目等);已获市级以上科研奖励7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均为第一完成单位)、省部级一等奖8项(均为第一完成单位)、二等奖5项;授权国家专利20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000余篇;牵头制定指南/专家共识16部;主编/译或参编/译专著60余部,包括国家图书奖、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教材等。

4.平台仪器

研究所占地3000多平米,设有生物力学实验室、生物材料实验室、分子生物实验室、细胞学实验室、组织形态学实验室、显微CT实验室、动物手术室、资料室、骨组织库等十多个实验室。拥有SkyScan1176Micro-CT(最高分辨率达8.8μm)、InstronE10000型生物力学试验机、AFMSEM、小动物X光机、UTM5105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Nicolet6700傅立叶红外光谱仪、LEICASM2500硬组织切片机、AxioimagerM1正置荧光显微镜、AxioObserver7倒置荧光显微镜、AttuneNxt流式细胞仪等一批大型高精密仪器设备。

研究所旨在以临床为导向,依托苏州大学、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研究所自身的基础研究力量,协同创新,逐步建成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一体化的高水平科研平台。研究所以脊柱外科、关节外科为重点,兼顾骨肿瘤、骨组织工程、骨免疫等方向的研究并在骨科医疗器械、骨科生物材料等方面开展自主研发。通过骨外科学、生物力学、材料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学、运动医学、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密切合作与交叉,建立了生物力学、生物材料、骨组织形态、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平台。

二、待遇与保障

1.学校为全职博士后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绩效奖励,三年总薪酬最高可超120万。

2.学校鼓励博士后申报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资助项目,所获得的资助补贴不计入总薪酬,全部叠加发放。

3.在站期间可根据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相关规定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4.对于绩效评估优秀的全职博士后,可优先推荐应聘校内教学科研岗位。

5.享受落户、医疗和子女入园入学等生活服务保障。

三、岗位要求(具体细节要求可咨询各导师或应聘联系人)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修养,身心健康;

2.一般应为35周岁以下、新近毕业的博士生;

3.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研究潜力;

4.符合我校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招收条件;

5.在站时间为三年。

四、各类项目资助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资助标准(2024年)

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A/B/C)

A档为博新计划

A28万元人民币/+8万元人民币项目经费

B18万元人民币/

C12万元人民币/

资助期2

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

学术交流项目

每人2万元人民币

香江学者计划

每人36万元人民币和43.92万港币

澳门青年学者计划

每人36万元人民币和42万澳门币

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

中方资助每人30万元人民币,德方按月资助每人1500欧元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面上资助

自然科学:8万元人民币项目经费

特别资助

自然科学:18万元人民币项目经费

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

每部专著平均12万元人民币

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

A25万人民币/年;B15万人民币/年;C10万人民币/

资助期2

五、岗位需求(注:导师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拼音排列)

导师姓名

研究方向

招收人数

招收要求

联系方式

(邮箱)

备注

李斌

骨外科学;材料学;细胞生物学;3D打印;生物信息学

2-3

1.骨科疾病相关机制研究;

2.骨科再生修复新材料构建与性能评价;

3.椎间盘的再生及修复研究;

4.3D打印在医学中的应用。

binli@suda.edu.cn

林潇

骨科生物医用材料

1

1.肌骨系统组织修复生物材料研究;

2.环境响应型智能生物材料设计;

3.材料与组织/细胞的力学互作。

xlin@suda.edu.cn

徐勇

运动医学与再生医学

2

1.研究方向为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材料学(生物材料方向);

2.有中科院一区一作SCI论文发表。

yxu1615@suda.edu.cn

六、招收程序

1.申请人向合作导师或课题组提出申请,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2.申请人在线填写学校招聘系统

https://rczp.suda.edu.cn/recruit/recruitNew/

3.单位考核(思想政治素质、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审批

4.学校审批

5.申请人办理进站及进校手续

进站具体要求见:

https://bsh.suda.edu.cn/kybsh/list.htm

进站用表格详见:

https://bsh.suda.edu.cn/18121/list.htm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我要纠错]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研究所 概况 历史沿革 苏州 大学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苏州大学骨科研究所2025年面向全球诚聘全职博士后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