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深化校园足球改革,构建“小—初—高—大学”人才体系,解决学训矛盾及升学问题,畅通升学通道,放宽招生政策,创新培养模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延瑜
9月1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教育厅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深化青少年校园足球综合改革,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提质增效有关情况。
会上,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山东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邢顺峰就山东构建“小—初—高—大学”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热点问题,分享了成长案例和经验做法。
邢顺峰告诉记者,校园足球的推广普及,一方面承载着中国足球振兴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也寄托着家长的殷切期盼,处理好校园足球人才的学训矛盾,解决他们的升学问题,是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
近年来,山东高度重视校园足球人才的成长,不断推进改革试点,重点解决“小升初”跨学区培养、“初升高”接续培养、“高升大”入口狭窄等问题,着力打通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相贯通的足球人才培养通道。
一是畅通成长路径。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为基础,鼓励各地结合实际研究出台青少年球员在升学录取时跨学区合理流动政策,在试点区高中组建足球特色班,允许突破市域招收具有足球特长的学生。例如,青岛市在“631”试点学校实行足球特长生“单独编班”、成建制流动,525名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通过严格测试顺利升学。连续11年在初中和高中段单列的招生计划中设置足球项目,累计招生1万余人。2025年96人通过足球专业升入大学,仅青岛九中足球班就有11人考入同济大学、西安交大、上海交大、吉林大学等高校,另外还有4人签约职业球队。
二是提升培养层次。在“高升大”阶段,不断拓宽入学路径、增加招生指标,鼓励支持高校设置足球运动专业、增加足球招生名额。2024年,705名学生通过国家、省级统一的专项测试,被山东省36所高校录取,全省在校生规模1992人。曲阜师范大学、山东体育学院、菏泽学院3所高校新设足球运动专业,2024年招生100人,2025年扩招至270人,山东也将继续鼓励高校设置足球运动专业。
三是创新培养模式。积极畅通足球人才的专业发展通道,有力保障了足球人才在教育系统与体育系统之间双向流动。目前,全省60支市级足球队伍采取“市队校办”的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体校与本科院校“3+4”校园足球人才贯通培养,2024年招生20人,2025年招生44人。青岛财经职业学校获教育部批准建设新型足球学校,为全国教育系统唯一试点,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成为一所500人规模、专门培养足球人才的新型足球学校。积极探索“双一流”高校与建有高水平女足队的普通高中对口开展优秀人才贯通培养改革试点。
接下来,山东将持续聚焦孩子成长成才,着力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衔接、双向循环、体教共育的青少年足球人才成长体系。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