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轩小学举办伙伴节活动,以辛弃疾文化为核心,开展五大板块互动,构建五级伙伴网络,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10月28日,济南高新区稼轩小学在辛弃疾纪念馆举办“稼轩薪火传・伙伴共成长”伙伴节分会场活动。作为济南高新区伙伴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以辛弃疾文化为主线,融合非遗体验与多元互动,构建 “学生-学生、家校、家长-家长、小学-初中、学校-社会(纪念馆)” 五级伙伴关系网络,推动稼轩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活动设置“投壶论志、诗魂论剑、墨韵留香、文创趣享、对话稼轩”五大核心板块,每个板块对应辛弃疾不同人生阶段的精神特质,同时推出“稼轩薪火寻踪图”打卡集章机制,引导参与者沉浸式体验文化魅力。
在“幼年辛弃疾”主题区,“投壶论志”环节吸引众多孩子参与。孩子们手持箭矢,站在指定距离外瞄准壶口,有的屏住呼吸调整姿势,有的轻声计数调整节奏,投中时立刻露出灿烂笑容。投壶胜利者还需回答“辛弃疾幼年立志的典故”“稼轩故里所在”等文化题目,在趣味互动中学习历史知识,感受少年辛弃疾立志报国的豪情。

“青年辛弃疾”展区以诗词为核心,展板上陈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青玉案・元夕》等经典作品,开展“诗词对对碰”活动。参与者需根据上句对出下句,不少家长与孩子并肩讨论,有的孩子轻声背诵积累的诗句,家长在旁补充提示,答对后共同在打卡图上盖章,展现出“家校共学”的温馨场景。

“灯火寻书”展区内,整齐陈列着学生与家长共同创作的书法作品,内容多为稼轩词句。现场设置的书法台备有笔墨纸砚,不少家庭分工协作,家长铺纸研墨,孩子挥毫书写,或共同临摹“醉里挑灯看剑”等经典名句,在笔墨挥洒间体会中年辛弃疾“虽遭贬谪、仍怀报国”的情怀,完成的作品随即展示在展区,供参观者欣赏交流。

“文创趣享”板块融入多项非遗体验项目,在漆艺展示环节,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上色技巧,学生们围站一旁认真观察,部分孩子还尝试用小刷子蘸取颜料涂抹木牌;“前程似锦”宋锦制作区,家长与孩子合作穿插丝线,完成简易宋锦书签;“本草香驿”展区则陈列多种常见中药,讲解员同步介绍中药功效及辛弃疾诗词中提及的药用植物,让学生在零距离接触中感受华夏美学与传统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实现稼轩文化与非遗精神的交相辉映。


“对话稼轩”环节中,学生、教师、家长与纪念馆讲解员围绕“稼轩文化传承与家乡发展”展开深入交流。随后,全体参与者合唱《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书人带来《经纶妙手以词名 剑履山河话稼轩》表演,生动讲述辛弃疾的人生故事,将活动推向高潮。此外,学生们化身“小讲解员”,在各展区为参观者介绍稼轩文化与展品背景,语言流畅、讲解细致,既锻炼了自身表达能力,更激活了文化场馆的教育功能,吸引众多家长和周边居民驻足参观。


学校校长刘茂雷表示,此次活动既是文化传承的实践,更是“伙伴 +”成长共同体的生动体现。学生之间“小手拉小手”互助学习,家校之间“大手拉小手”共同参与,学校与社会之间“大手拉大手”共建平台,形成立体化、多维度的育人网络。学校以辛弃疾文化为纽带,以伙伴关系为桥梁,推动传统文化从“认知”走向“践行”,从“活动”走向“生活”,为新时代中小学文化育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稼轩样本”。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1-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