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的刚性落实与深化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正式实施,家庭教育被推上更重要的位置。1月14日,北京家校共育教育科技研究院召开的“重塑家庭教育新生态”论坛上,多位专家展开讨论。
随着“双减”政策的刚性落实与深化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正式实施,家庭教育被推上更重要的位置。1月14日,北京家校共育教育科技研究院召开的“重塑家庭教育新生态”论坛上,多位专家展开讨论。
“在新的教育体系下,家庭教育需要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职责,家长无法再将与孩子一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或‘外包’给学校和培训机构。”北京家校共育教育科技研究院发布的《生涯教育与家庭教育共成长》2021年度研究报告指出。
在全新的教育价值观下,家长不得不思考,什么才是最适合孩子的教育之道、如何才能帮助孩子获得优质人生体验?上述报告指出,家长应该亲力亲为,在孩子的动态成长过程中全方位地参与和管理,帮助孩子构建起可以贯穿成长始终的生涯素养核心能力,进而培养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我主张‘腌萝卜’式教育,而不是‘刷萝卜’式教育。”会上,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原委员王佐书指出,在教育孩子时,在表面“刷”一层价值观显然不行,而是要像“腌萝卜”一样,入脑入心并体现在行动上。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风”就能够起到“腌”的作用,一点一滴,是最长久、深刻的教育。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导张雨青则认为,家庭教育中,家长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孩子有什么特点,同时,早期家庭环境中要给孩子丰富多彩的刺激,让孩子从中选择最感兴趣、最喜欢的一个,为其生涯规划打基础;并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根据类型进行适当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这个过程中,家长应该和孩子共同成长,获得完整的人生体验。”
上述研究报告进一步明确,家长需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依据不同年龄段发展特点和学业、职业目标,全面系统地构建成长规划、学业规划、升学规划和职业规划,通过螺旋上升式的发展,让孩子从中获得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发展,最大程度地激发与外现孩子的个人潜质,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并建立起自主规划未来与把握人生的能力。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