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止校园欺凌、建设平安校园
  • 江苏自考报名-南京网络教育-教育培训--江苏教育黄页
  • 小宋通信商铺江苏移动手机套餐优惠多多
  • 司法考试 公务员考试 PHP教程 自考 注册会计师 会计证 统统免费下

在课上放风筝,非遗传承人缪伯刚为新京报小记者讲述曹雪芹风筝

:2024年08月09日 新京报
分享到:

曹氏风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让孩子们从小接受到美育,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曹雪芹风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您是在怎样的机缘下开始学习做风筝的?”8月8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雪芹风筝”第四代传承人缪伯刚走进新京报小记者课堂。面对好玩又好看的风筝,小记者们兴趣浓厚,纷纷向老师提出问题。

“曹雪芹风筝”源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撰写的《南鹞北鸢考工志》,这是一本详细记录风筝图谱和制作歌诀的著作。后人便将根据《南鹞北鸢考工志》的记载制作出来的风筝,命名为“曹氏风筝”。传到如今,缪伯刚已是曹氏风筝的第四代传承人。

“雪后的竹子是制作风筝的最佳材料。”课堂上,缪伯刚向小记者们讲述了曹氏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从选料、制作、图样、放飞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曹氏风筝的传承与发扬。

缪伯刚为小记者们带来各式风筝。张湘涓 摄

缪伯刚还特意将一些风筝带到了课堂上。会响的风筝、能在屋子里放的风筝、仅有拇指大小的风筝,引来同学们阵阵惊呼。缪伯刚告诉记者,这次给同学们带来的风筝有别于普通的风筝。风筝里面藏着“鼓锣”,会随着放飞发出鸣响。“这样的风筝在空中才是有情绪的,孩子们平时应该不常看到这样的风筝。”

课上,缪伯刚为同学们播放了影视剧《红楼梦》中众人放风筝的片段。“同学们,谁还记得探春、宝琴、宝钗分别放的是什么风筝?”为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缪伯刚特意设计了“有奖问答”环节。同学们为了得到老师带来的精美小风筝礼物,铆足了劲儿,争前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氛围十分热烈。

“非遗传承应该从孩子抓起。”缪伯刚说道,“我也是从小时候开始就接触风筝。曹氏风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让孩子们从小接受到美育,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缪伯刚提到,他的团队现在也承担了一些小学的课后服务,在北京的许多学校开设了风筝相关的课程。“风筝是一个体育项目,又与美术息息相关,还包含力学原理等等,是非常综合的。”

liuyang20248974322082022.jpg

精美的西游记主题风筝。张湘涓 摄

缪伯刚告诉记者,“曹雪芹风筝”作为风筝的一种流派,有其独特的特质。“我想,当年曹雪芹写《南鹞北鸢考工志》,应是为了服务于社会的,是为了帮助那些普通人能够通过一份手艺养家糊口,自力更生。”曹雪芹记录了许多关于风筝的口诀,像口诀《比翼飞》中写道“比翼双燕子,同命相依依”——形成了“曹雪芹风筝”鲜明的特征。

缪伯刚介绍,如今曹氏风筝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与各类品牌开展合作。“对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在手艺上,还要把文化和艺术融入到生活中,它就能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我要纠错]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曹雪芹 风筝 大的 特点 是什么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在课上放风筝,非遗传承人缪伯刚为新京报小记者讲述曹雪芹风筝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