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沉浸剧重现一师历史,激励青年担当。
【校馆弦歌】
光明日报记者 周世祥 禹爱华 王鲁婧
9月的长沙暑气仍盛,“穿越”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经过大礼堂,“偶遇”方维夏老师组织博物兴趣小组研讨问题;路过八班教室,听杨昌济先生讲伦理学如何“西为中用”,经世济民;在八班寝室,和“同学们”交流“三不谈”——不谈金钱、家庭琐事、男女问题,而要谈人的天性,谈中国、社会、世界和宇宙;在一口水井前,和“师生”们一起做“六段操”……
原来,这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师生精心设计排演的沉浸式大思政情景剧《征友启事》。观众在演员的带领下身临其境,纪念馆的14处纪念点被巧妙“串联”,包括青年毛泽东在内的一师学子励志苦读、尊师结友、确立信仰的学习生活情境得以“全感官再现”。
“1913年到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被编入本科第八班,一代伟人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远大理想从这里起步。纪念馆用丰富的展品讲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成长成才经历,每年参加红色研学的学生数十万计。我们一直思考:如何以创新方式用好红色资源,打造更贴近青年的红色文化体验。”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馆长杨丹告诉记者,在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下,纪念馆联合湖南省委教育工委、湖南省教育厅共同打造了“第一师范”大思政课堂,从青年毛泽东发“征友启事”这个历史细节出发,精心编创剧本,经学校红色戏剧社师生一遍遍打磨脚本、深情演绎,将历史现场还原到观众面前,在互动体验中激发当下青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中积极作为、挺膺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红色戏剧社排演这一剧目,在激励大家立大志、胸怀天下的同时,也给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剧中饰演方维夏的红色戏剧社表演教师陈木易对一位学生的话印象尤深,“那位同学演得很投入,有一天对我说:‘老师,作为师范生我觉得好老师何处都有大讲台。’”
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院长胡春光看来,毛泽东留给师生们的精神财富远远不止这些:“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这启发我们当老师一是要有大学问,二是要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更重要的是不要忘记自己身上的责任,教为谁教,学为谁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此外,毛主席注重体育锻炼,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启示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体美劳’不可偏废。如今一师将日常跑步打卡纳入学生体育课成绩的一部分,还设立了很多体育俱乐部,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技能,这些举措都是为了让大家少做‘低头族’,多上运动场。”胡春光介绍。
“毛主席当年学习的时候‘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启示我无论是上课还是课后阅读都要做好笔记。学习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课程经常遇到陌生的作品和人物,勤做笔记不但便于复习,还可以加深理解。毛主席青年时每天坚持锻炼,我也制订了每天晨跑两三公里的计划,开始时确实一度想放弃,但后面越跑越觉得神清气爽,连学习效率都提高了!”在剧中饰演青年学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二学生杨欣钰告诉记者。
“文物旧址就是育人现场。如今一师全方位构建了红色育人体系,红色场馆育人是重要部分。参观纪念馆是新生入学第一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课堂从教室搬到了展馆;我们还打造了介绍一师早期新生群体的红色校史课程,编写了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的红色教材等。”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教师赵小玚说,“以馆育人,我们一直在路上!”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22日 08版)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