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将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共建实训基地、开发特色课程,培养“德法技”兼修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背景下,数字司法技术何去何从?司法职业教育如何进行“技术赋能?5月24日,新一代数字司法技术产教融合共同体共建大会暨“数字司法 引领未来”创新论坛在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召开,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高校、行业企业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代表160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产教融合赋能数字司法技术的话题。
新京报记者获悉,大会举行了新一代数字司法技术产教融合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共建启动仪式,发布了共同体共建倡议书,并为首批成员单位授牌。共同体将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共建实训基地、开发特色课程,培养“德法技”兼修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
大会举行了共同体共建启动仪式,发布了共同体共建倡议书,并为首批成员单位授牌。 受访者供图
共同体汇聚59家成员单位,发布六项倡议
现场,新一代数字司法技术产教融合共同体发布六点倡议,包括构建“政行企校研”协同平台,整合资源,突破关键技术,打造国家级示范项目;建立数字司法资源中心,实现软硬件资源共通,促进科研与教学、产业深度融合;开发微课,共建实践基地,培养复合型人才;攻关智慧司法技术,推动司法大数据、电子数据取证、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产教协同实施建设基地、开发课程、培育项目三类工程,以项目促发展,以成果惠行业。
该共同体由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投智能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成立,联合全国司法警官院校、行业领军企业及科研机构,以推动数字司法技术领域产教深度融合为核心使命,为法治中国与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截至目前,共同体已汇聚59家成员单位,其中除了高校企业,还有科研院所及行业指导委员会,将覆盖“政行校企”多元主体。
“本次大会既是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创新实践研讨会,也是司法职业教育从‘技术赋能’向‘生态重构’跨越升级的一次再部署、再动员的大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张耀天表示,希望共同体能够聚焦前沿,数字赋能司法技术,推动数字司法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加强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行业发展输送更多懂技术、通法律的高素质人才;保障安全,筑牢数字法治根基,建立“技术+法律”双轮驱动的监管体系,为数字司法技术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罗亚平表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将与各家成员单位共同探索“校—政—企—行”协同育人模式,推动公安、司法机关“出题”、高校院所“解题”、企业“答卷”,实现技术研发与实战需求的精准对接;聚焦智慧警务、数据法治、区块链司法等前沿领域,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公安和司法实践提供有力支撑,打造全国数字司法技术产教融合的标杆和典范。
将发布《数字司法技术人才培养白皮书》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朱光好介绍,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正重塑社会治理格局,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主动对接首都“四个中心”建设,聚焦数字司法前沿领域,与公安大学联合开展司法鉴定技术攻关,与109家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未来,共同体将打造“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标杆,为数字中国、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司法鉴定技术专业教师、副教授赵振洲也是司法鉴定人,他接受采访时表示,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司法鉴定人才的培养必须扎根实战场景,校企协同将破解教学与实务的“温差”问题。
“实践过程中,我们与头部鉴定机构共建实训室,将真实案件转化为教学案例,专业教师全员考取司法鉴定人资格,并挂靠到多家鉴定机构,服务社会的同时积累教学资源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使我们的教学场景与实战场景紧密结合,真正实现学生‘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办案’。”赵振洲说道。
“共同体的成立将打造全国数字司法创新高地,为数字司法技术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谢利苹介绍,未来将在三方面实现突破:一是发布《数字司法技术人才培养白皮书》,引领行业标准制定;二是建设国家级数字司法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形成“研发—转化—应用”全链条;三是推动数字司法技术出海,服务“一带一路”法治建设。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