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是能锻炼大脑的运动,学习围棋也能帮助我的学习。”
7月19日,2025年北京市中小学生棋星杯大赛暨北京市少年宫第33届棋星杯少儿比赛正式落幕。记者了解到,本次赛事活动为期两周,不仅汇聚了北京市16个区的近1300名中小学生,还吸引了来自津冀、川渝地区的150余名优秀棋手参与。
小棋手们在进行围棋比赛。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摄
北京市少年宫体育教学部部长郝兴杰介绍,自7月7日至7月11日,为期一周的分区预赛在朝阳、丰台、大兴、通州、顺义、延庆六个赛区开展,“今年扩大了分区预赛赛区,方便不同区域的小棋手就近参赛。”经过为期一周的激烈比拼,最终300名小棋手成功晋级围棋、象棋、国际象棋三项棋的决赛阶段。
小棋手们在进行国际象棋比赛。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摄
来自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北校区的初一学生王一帆是第四次参加“棋星杯”比赛了,“我从2022年开始参加这里的线下比赛,感觉比赛规模越来越大。在比赛中我不仅提升了下棋的技艺,还能交到很多好朋友。”王一帆从5岁起开始接触围棋,“围棋能锻炼大脑的运动,学习围棋也能帮助我的学习。”
郝兴杰告诉记者,从今年比赛的情况来看,孩子们下棋越来越快了,同时,小学低龄段的孩子棋力水平越来越高,“一二年级的参赛棋手有的能达到二段、三段的水平。这不仅说明全市棋类运动不断普及,也代表孩子学棋能力不断提升、父母对孩子学棋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
家长从荣刚表示,孩子从7岁开始学习国际象棋至今已经7年了,“学棋对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提升特别大,也可以培养孩子在面对困难时的抗压能力。参加比赛是想让他借机跟更多的棋手交流,也多交几个朋友。”
同时,郝兴杰表示,今年跨省市交流赛的规模也提高了。7月19日,来自天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重庆市少年宫、成都市青少年宫的青少年棋手与北京决赛获奖棋手通过线上平台展开激烈对抗,实现跨越地域的棋艺交流与碰撞。此外,赛事还充分利用新媒体直播技术,实现决赛画面通过三大竞赛平台与多家自媒体平台同步直播。
此外,本次赛事特别邀请了象棋特级大师张强、围棋职业三段范蔚菁,以及北京大学国际象棋领队李晓鹏等棋坛名家莅临现场,大师们与少年组冠军棋手展开指导棋对弈。
作为北京市规模最大的少儿棋类赛事,“棋星杯”致力于推动围棋、象棋、国际象棋三项棋运动的普及与发展,为全市青少年棋手搭建切磋技艺、交流学习的优质平台。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