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小学搭建实践平台,融合管仲文化与科技创新,举办特色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安徽省颍上县管仲小学以“体验·创新·成长”为主题,精心搭建多层次、宽领域的实践锻炼平台,鼓励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索未知,在解决问题中激发创新潜能,让校园成为孕育创新思维的摇篮。
深耕传统文化,搭建特色实践平台。挖掘管子文化内涵。作为一所以管仲命名的学校,管仲小学深知传承和弘扬管子文化的重要性。学校组织开展“管仲文化月”系列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思想理念。在“巧手拼出甜蜜世界”主题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糖果、饼干等材料,结合管仲文化进行创意手工制作。有的学生创作了“尊王攘夷”的典故场景,有的搭建出“齐国粮仓”,有的学生用树木造型诠释“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的名言。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更让管子文化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走进学生心中。精心编写校本教材。为了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管子文化,学校精心创编了校本教材《管仲文化伴我行》。依托这本教材,学校定期开展“管子语录百人诵读、千人诵读”“讲管仲故事”等活动。学生们在诵读和讲述中,深刻领悟管子思想的精髓,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还在校园墙体、文化长廊展示管子语录、故事和管仲赋,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师生走进颍上县九合塔管仲文化展示馆,通过现场讲解+文物观摩+典籍共读的沉浸式教学,深度感悟管仲孝勤仁智思想内涵。深入到县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研学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历史文化,激发创新思维。
聚焦科技创新,激发学生探索热情。举办科创微剧场,展现创新思维成果。管仲小学举办了首届科创微剧场—《管子经略・创客工坊》。各班级学生围绕管仲思想与现代科技、校园生活等主题,展开丰富想象,创作出一系列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有的同学们打造了以管仲轻重之术为核心的奇幻古风集市,将古代经济智慧与现代创意相结合,生动展现了管仲轻重之术的内涵。有的学生从管仲“窥敌国之变”的战略思想中获得灵感,开展“校园情报站”活动,通过观察校园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了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开展科技动手做活动,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学校积极组织“科技动手做”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协作,设计并制作科技作品。在活动中,学生们充分发挥创造力,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科技小发明。这些作品涵盖了人工智能、机械设计、环保科技等多个领域,不仅展示了学生们扎实的科学知识和创新能力,也激发了更多同学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与热情。深化校园活动平台,促进科技与文化共融。管仲小学在“薪火相传·智启未来”庆“六一”暨毕业典礼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团队协作设计并制作出一系列富有创意和实用性的科技作品,将科技与教育完美融合,激发了更多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与热情。
融合艺体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大课间,实现艺体融合新突破。颍上县教育局2025年学校艺体工作推进会在管仲小学举行,学校借此机会展示了艺体融合的创新大课间。活动中,管仲语录和《少年中国说》经典文化千人诵读与武术操完美融合,学生们整齐的动作、响亮的诵读声,展现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随后,各类体育运动项目及游戏层层推进,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了艺术与体育的有机结合。举办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定期举办运动会、文艺汇演、书法绘画比赛等文体活动。在第十五届冬季运动会上,学生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展现出顽强的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文艺汇演中,舞蹈、歌唱、朗诵等节目精彩纷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书法绘画比赛则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培养了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在绘画课堂上,鼓励学生打破常规,运用不同材料与技法进行创作,如用树叶拼贴成画,利用废旧物品制作艺术装置。突出校际交流,促进文化交融。2024年11月15日,颍上县管仲小学与新疆昌吉州木垒县新户镇中心学校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共同开展“手拉手 同心筑梦,心连心 共促成长”为主题的青少年交流活动。此次活动为两地少先队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更是一次深刻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促进了学生文化创新思维的发展。
通过搭建多元实践平台,颍上县管仲小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成长,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实践平台建设,丰富实践活动形式内容,为培育新时代新人持续努力。
(李军)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