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鼓励同学们要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将来用自己的智慧和本领,像前辈们一样为祖国的强大贡献力量。
“生命科学研究与每个人有什么关系呢?”9月4日,2025“科创薪火 铸梦未来”开学第一课活动在北京十所中小学校开讲。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新基石研究员刘颖为北京市朝阳师范附属小学的学生们分享了生命科学研究的意义以及自己走上科研道路的历程,鼓励学生们保持好奇心,成为科学的探索者,为我国未来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此次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协党校)、新京报承办,旨在通过邀请院士、科学家、青年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与中小学生亲密交流,点燃青少年探索未知的热情,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生命科学不仅在实验室进行,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照片中的这个小女孩叫Emily Whitehead,她在小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刘颖以国际上首例接受癌症免疫治疗的儿童Emily为例,讲述了生命科学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免疫细胞就像警察一样,巡逻在我们的身体里,负责发现并清除入侵的“坏分子”。然而,癌细胞有时会伪装自己,迷惑这些“警察”,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科学家通过改造免疫细胞,使其重新具备识别并消灭癌细胞的能力。Emily的故事正生动展现了生命科学在现实中的巨大潜力。”
在谈及自己如何走上生命科学研究之路时,刘颖表示,自己小时候就对大自然十分好奇,“现在秋天了,你们会不会好奇树叶为什么会变黄呢?我小时候常常把饼干掰碎放在地上,观察蚂蚁如何先发现它,再回到洞穴召唤同伴,一起把饼干搬回家。”刘颖说道,引导自己走上科研道路的是对大自然、对生命最纯粹的好奇心。
在刘颖的科研路上,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一直是她的榜样。当天活动现场,刘颖分享了这位榜样的故事,并结合大家刚刚观看过的9月3日阅兵指出:阅兵中展示的那些震撼人心的先进武器装备,正是无数科学家默默坚守、持续奋斗的结晶。她鼓励同学们要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将来用自己的智慧和本领,像前辈们一样为祖国的强大贡献力量。
1950年,邓稼先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二百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1958年,邓稼先被秘密任命为中国研制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邓稼先得知自己将去执行秘密任务后,对妻子许鹿希说,“我的生命从此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生命就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此后,邓稼先挑起探索原子弹理论的重任,领导完成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的关键性难题。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随后,邓稼先继续投入到氢弹研制工作中,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两年零八个月,我国创造了从突破原子弹到突破氢弹的世界最快速度。在这个过程中,邓稼先在远离城市的荒漠戈壁隐姓埋名28年。
谈及为何在美国学成后毅然选择回国时,刘颖回忆道:“我当时获得了‘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在颁奖典礼上,当国歌奏响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无比震撼。那时我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回国,从事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用自己的所学所悟报效祖国。”她表示,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以家国为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是自己学习的榜样,也不断激励着她投身基础研究。
“科学探索永无止境。”在讲座最后,刘颖勉励学生们,要在生活中点燃好奇心,勇于多问“为什么”,在不断学习中积累知识、寻找答案,成长为科学的探索者。她同时寄语同学们,要把学到的知识用来建设祖国,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