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大教授讲述“两弹一星”故事,鼓励学生“探索世界的边缘”

:2025年09月08日 新京报
分享到:

在张兴华的讲述中,科学家们的形象变得鲜活而立体,同学们也对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与精神品格有了更深刻理解。

我们国家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这背后凝结了多少位科学家的心血和汗水?什么是科学家精神?9月4日下午,在北京市西城区奋斗小学,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兴华带来以《科学家精神:探索世界的边缘》为主题的讲座,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普课。

这是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协党校)、新京报承办的2025“科创薪火 铸梦未来”开学第一课,旨在通过邀请院士、科学家、青年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与中小学生亲密交流,点燃青少年探索未知的热情,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兴华带来科学第一课。 受访者供图

讲座开始,当张兴华提问“什么是‘两弹一星’”时,学生纷纷抢答。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核武器事业的邓稼先、中国核试验技术的总设计师程开甲……在讲座中,张兴华将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们的故事娓娓道来。

1948年,邓稼先仅用一年零十个月便完成了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时年仅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他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的第九天,便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他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程开甲曾“消失”在公众视野20多年。从1962年筹建核武器试验研究所到1984年离开核试验基地,22年里,程开甲一直坚守在罗布泊,先后主持了30多次各种类型的核武器试验。

在张兴华的讲述中,科学家们的形象变得鲜活而立体,同学们也对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与精神品格有了更深刻理解。

小学生们纷纷提问,和专家互动。 受访者供图

“科学家们好厉害!他们不怕难、敢钻研,还总想着为国家做事。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好好学知识,以后能服务更多的人,为祖国做贡献。”奋斗小学四(8)班的唐米淇说道。五(3)班的朱培暄也被“科学家精神”感动,“他们扎根科研、勇攀高峰的执着,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坚守,让我明白唯有脚踏实地、心怀家国,才能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物理是什么?物理就是理解世界发生的事,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在求索当中获得内心的自足和对自然的敬畏。学物理学有什么用?我想,就是给大家一个注视世界的眼睛和热爱生活的心。”张兴华希望孩子们能够保持好奇心,敢于“探索世界的边缘”,“科学就在身边,同学们也可以做科研,从身边做起,从感兴趣的事做起。”

[我要纠错]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我们 国家 为什么 研制 两弹一星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北交大教授讲述“两弹一星”故事,鼓励学生“探索世界的边缘”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