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初中生用砖头砸老师头部10秒砸9次,已进ICU

:2019年10月26日 微信公众号“高中教育”;素材来源:仁寿县官方微博,腾讯视频,网络
分享到:

10月24日12时21分左右,一名男性老师从后门进入教室,准备将手中的雨伞撑开放在地上,另有一名男生紧随其后,男生双手紧握疑似砖头物件,从背后击打男性老师头部9次,致该名老师倒地不起。随后,其他学生...

10月24日12时21分左右,一名男性老师从后门进入教室,准备将手中的雨伞撑开放在地上,另有一名男生紧随其后,男生双手紧握疑似砖头物件,从背后击打男性老师头部9次,致该名老师倒地不起。

随后,其他学生受到惊吓,略作迟疑后围拢过去,准备扶起老师,但被打老师已无法坐立,侧倒在教室后方学习园地靠墙处,墙壁上有血迹擦痕。

之后,打人学生还想冲上来继续对该男性老师施暴,被其他学生拦住拉开。有学生拿出手机,喊“拨打120”。监控中,学生身着校服有“城北实验”字样。

据悉,此事发生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城北实验初级中学。

仁寿县运长医院一名值班护士介绍,城北实验初中被学生打伤老师正在该院重症监护室( ICU)接受治疗,“伤得很严重”,目前仍未苏醒,医生和家属已多次“交流病情”。

据有关人士透露,这位学生之所以对老师出手,是因为老师教育了他。老师为什么教育他呢?他在校园里骑车载人。

不管什么原因,用暴力手段报复他人都是我们这个法治社会所不允许的。何况,对方是和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呢?

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材。有了管教,方知敬畏。有了敬畏,方知底线。有了底线,方知对错。

教育从来不是放纵,适度惩戒会让教育更好的得到落实。缺乏管教和约束的孩子,不爱学习、不懂善良、不懂谦卑、不懂尊重,甚至,他们长大后还会因为缺乏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这事一出,无疑很可能出现一个不良后果:老师更不敢管孩子了,孩子们因为老师不敢管也就更加肆无忌惮了!若某些家长再不负责纵容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们直接无敌了。

“每次看见老师被暴力狂打,认为这是别的地方才会发生,但这次真就发生在身边。真为老师不值得,呕心沥血的教育学生,换来的是暴打。失望加痛心。儿子的母校。”这是一位家长的声音。

我们对孩子是疼爱绝不是溺爱,我们对学生是关心而不应是 痛心,我们对犯错的甚至有罪的未成年人可以宽容但绝不是纵容。

这位学生为何如此大胆?他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对老师行凶,他竟然在老师不省人事之后还要再次下毒手(被其他学生拉住)!他的这种“毒手”是倚仗未成年保护法还是他未满14岁呢?相信警方会给出公正的调查!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公安局通报仁寿县某中学一学生将老师打伤,通报称,学生颜某(男,15岁)因对老师日常管理不满,在教室内用砖头将老师黄某头部打伤,颜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以下为通报全文:

有这样极端的暴力情绪和行为,并不是一两天养成的,这和他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特别是父母。大多数分两种情况:1、放任不管,从社会上学来的;2、家里有人也极其暴力。

这就是一个家长的暴力行为的示范:

女儿搭的积木被踢倒,家长竟然飞踹男童:“我不想让孩子受伤”,还在为自己的无耻的暴力行为辩解。

作为15-16岁的学生时代的我们,有很多看不惯的人,也有很多看不惯的事;你有多少看不惯的东西,你就缺多少认知的提升。认知就像一座座的高山,只有你站得高了,认知高了,你才会觉得以前的想法和行为是多么幼稚和无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其实就是形容一个人的认知高度。小编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从无约束到约束的过程(伦理、道德、法律),对于个人:还分主动约束和被动约束,如果你约束不了自己的行为,你将被约束,从此你人生将止步15,16岁,甚至包括你的生命。

作为家长,孩子的攻击性从何而来?处理孩子“攻击行为”,情绪管理很重要!

很多父母都经历过孩子的攻击行为,通常孩子上一秒还在哈哈大笑,下一秒,就会因为一些不顺他们心意的事情对家长大大出手。即便对他们进行一些惩罚,也没有任何效果,其实,许多孩子之所以会出现攻击性行为,都是有原因的。

这些孩子才刚刚有了自己了思想,孩子想要独立,但是他们只会行动。孩子想不出词语来和大人共享自己的意见。

所以,在你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的时候,他们就会非常沮丧。更加糟糕的是,他们不能向大人表达他们的沮丧。

一、为什么幼儿会产生“攻击行为”?

1.环境因素

如果孩子一直处在一个充满争吵和纷争的环境下生长,那就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父母之间的冲突也会导致孩子充满攻击性。如果两人因为争吵而大打出手,那么孩子也会模仿这一行为,在和别人发生争吵的时候也会大打出手。

2.教育方式

其实大部分导致孩子有攻击行为的原因,是因为父母教育方式出现了错误。有一些家长对于孩子完全就是放养型的,对于孩子出现的一切问题,他们都不闻不问,有正事,父母有了这种忽视的行为,让孩子出现了攻击行为。

再就是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强制型的,对于孩子则会非常严厉,孩子一旦出现了不符合父母意愿的行为,父母就会对孩子进行惩罚。父母从来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导致孩子出现了攻击行为。

3.表现欲强

有一些孩子之所以出现攻击行为,其实跟他们的年龄有着一定的关系,孩子在长大的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也会增强,并且伴随而来的是强烈的表现欲。有一些孩子为了展现自己的力量,就会对别人进行攻击行为。而且在这段过程中,孩子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了得到某一样东西,他们可以对别人大打出手,并且从不考虑对方公布,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受到伤害。

二、幼儿“攻击行为”有哪些表现?

1.争抢

有些孩子在喜欢上别人小朋友手中的玩具,而得不到的时候,他们就会进行争抢的方式从而获得。如果他们得不到这个玩具,就一定要摧毁这个玩具,他们认为自己得不到的东西,那就要摧毁。

2.身体攻击

如果,孩子的玩具被别人拿走或者某一件事情,没有达到他们意愿的时候,他们就会非常生气。从而对抢夺他们玩具或者身边的人发泄。打、踢、抓、咬,这些都是他们攻击时所做出来的举动。

三、“攻击行为”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孩子出现攻击行为,不但会对别人造成危害,还会对集体造成伤害,甚至对个人的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

其实,据研究表明,有攻击行为的孩子和同伴的关系都很差,并且很多孩子见到有攻击行为的孩子都会避而远之。而且在学校里很多孩子,会因为对拥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产生恐惧,从而不愿意去学校,这对于家长还有老师都是最不愿意看到的。

如果孩子在无意中透露出了攻击行为,但那是很正常的,因为他小的时候,他们习惯了父母的宠爱和迁就,所以在别人没被他们意愿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攻击行为。

其实父母嘛,这个时候父母们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知道攻击别人是不好的行为,并且慢慢的引导他们,让他们改掉攻击别人的坏毛病。

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帮助孩子矫正“攻击行为”?

1.建立和谐家庭

如果是家庭中的矛盾,无法避免的话,那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或冲突。这样孩子在犯了错误的时候,也会选择尽可能的压制自己的情绪,选择用讲道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且在生活中要对孩子进行文明的培养,明确的制定规定,并且监督孩子去完成。只有父母为孩子树立了榜样,孩子才不会出现这种行为。

2.对于孩子的攻击行为,要及时制止

孩子有的时候会出现和其他小朋友争抢玩具的情况,面对这种事情的发生,父母要明确的进行制止,并让他们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遇到事情并不是只有动手才可以解决的。

3.教会孩子正确宣泄感情的方法

挫折、烦恼和愤怒都可以让孩子产生攻击行为,对于一些自控力并不强的孩子来说,攻击行为,正是他们发泄情绪的一种方法。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如何正确的发泄自己的情绪。

4.不要让孩子看到暴力场面

小孩子都喜欢看电视,但是电视之中有很多暴力的场景,小孩子的学习能力强,他们也就对于电视剧中的场景进行模仿。可以给孩子看一些适合他们这个年龄看的育儿动画,这样不但可以让孩子远离攻击行为,还可以从动画中学到更多东西。

5.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带有攻击行为的孩子是不会收到大人和孩子喜欢的,所以面对孩子出现攻击行为,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在平日里多多锻炼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有承受挫折的能力,在孩子受到挫折和委屈的时候,家长不要去同情他们。对他们的态度要冷漠,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学会消化委屈的情绪,受挫能力也会得到锻炼。

家长要善于在孩子身上发现闪光点,并且在他们做的好的地方,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孩子出现攻击行为,是很常见的不良行为,只有找到合适的方式,就可以自然的度过这个阶段。

[我要纠错]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10月 24日 12时 左右 一名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四川初中生用砖头砸老师头部10秒砸9次,已进ICU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