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微博实名认证为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李昕升的@南瓜博士李昕升发博称,一个朋友入职某西部高校,报到后一直在找12个校领导和23个职能部门处级干部签字,至今还没签完,并附上一张教职工报到通知单...
11月24日,微博实名认证为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李昕升的@南瓜博士李昕升发博称,一个朋友入职某西部高校,报到后一直在找12个校领导和23个职能部门处级干部签字,至今还没签完,并附上一张教职工报到通知单的照片。
后经澎湃新闻核实,这张报到通知单来自北方民族大学,学校位于宁夏银川市。11月25日,北方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一位负责人表示确有此事,报到通知单需要领导签字是学校老传统,目的是让新入职教师尽快熟悉学校各部门,没有规定一定要签完。
好一个学校老传统!说起来还似乎是为新入职的教师考虑:通过办入职手续,找校领导和职能部门领导签字,尽快了解学校,以便今后办事方便。我们不禁要问,通过这样的熟悉方式,新入职教师了解到的又是怎样的大学呢?是了解大学领导多,还是了解今后要办事,在学校就要多跑职能部门?
大学的职能部门多,教师找职能部门办事,工作人员“脸难看”,搞一个报销还要跑多次……如此这些,早已被不少教师“吐槽”。而今,入职频繁签字的这一设计,还是让我们感到惊讶。
说到底,还是“官本位”传统在作祟。大学的行政职能部门是用来服务教师,而不是折腾教师的。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要求学校提高现代治理能力,大学的这些老传统早就该破除了。
“我这个校长,就是帮教授搬凳子的。”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校长与教授的关系。在现代大学中,学校的行政权、教育权和学术权是分离的,行政就是为教授而服务。然而,从这所大学的老传统看,行政职能部门却是高高在上,实行行政化管理,新入职教师都需要去“拜码头”。
近年来,高校也在推进学校治理改革,包括精简机构,转变作风,树立为“为师生服务”“学生第一”“教师第一”的服务理念,但是,在一些高校里,“官本位”思想还是很浓,职能部门的领导对教师来说,就是“官”。
针对这一情况,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同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但是,从过去10年的改革实践看,取消高校行政级别的改革仍存在各种现实阻力。每年两会上,都有来自高校的代表、委员建言加快推进“取消行政级别,让大学回归教育家办学”的改革。
要办一流大学,就必须直面高校内存在的行政化管理模式问题。这不仅是这所要新入职教师找35个领导签字存在的问题,而可能是我国高校带有的共性问题。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