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儿童文学作家、济南一中语文教师王勇走进济南市槐荫区锦绣城小学,为槐荫区及各区县大、中队辅导员代表,以及锦绣城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带来一场聚焦“如何以少年儿童视角讲好红色经典”的主题讲座...
近日,儿童文学作家、济南一中语文教师王勇走进济南市槐荫区锦绣城小学,为槐荫区及各区县大、中队辅导员代表,以及锦绣城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带来一场聚焦“如何以少年儿童视角讲好红色经典”的主题讲座。该讲座作为槐荫区“心系红领巾,‘慧’做辅导员——2025年‘品牌教研引领月’少先队活动学科专场”中“名家面对面”的重要环节,备受关注。
王勇指出,对孩子讲述红色故事,核心在于开展爱党爱国教育,厚植家国情怀。然而,红色故事因复杂背景与激烈斗争元素,常超出孩子心理和认知范畴,讲述时需注重方式方法。
在讲座中,王勇结合自身丰富的儿童文学创作经验与具体作品,分享独到见解。他强调,讲述红色故事要寓教于童真童趣。童真童趣是儿童文学创作起点,需找到红色叙事与童趣的契合点,以其为叙事载体,确保红色精神传递不超孩子认知边界。例如在“风烟三部曲”和《城春草木深》中,他巧妙设计充满童趣的情节,成功调动孩子阅读兴趣。
同时,王勇还提到,教师应寓教于情感共鸣,探寻红色叙事与儿童情感的共鸣点,摒弃单向说教,以情感共鸣激发孩子好奇心与探索欲,引导其深入思考,实现价值观塑造。如在创作邓恩铭烈士故事时,他抓住烈士少年求学、坚守理想的经历,让烈士形象更可亲可感。
此外,挖掘本土红色资源也很重要。教师可以利用孩子对家乡的熟悉与亲切感,唤起对身边榜样和故事的代入感,消除时空隔阂,实现价值观认同。王勇为《儿童文学》撰写济南志愿军英雄孔庆三的故事,便是很好例证。他建议学校组织师生实地探访济南红色地标、抗战遗址,让红色教育走出课本,实现历史传承与成长教育的双向滋养。
本次学科专场活动内容丰富,除讲座外,还涵盖活动致辞、大中队辅导员宣讲、星火阅读微队课及活动点评等环节,旨在通过多元活动形式,开启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助力红色教育在校园落地生根,让红色基因在少年儿童心中代代相传。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