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学院实践团参与井冈山红色研学。
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中华文脉,让信仰点亮人生,在学校团委的精心组织和大力支持下,8月11日—19日,泰山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青春智燃·数梦井冈”实践团赴团中央井冈中心与全国68所高校771名师生共同开展为期9天的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
盛夏的井冈山,到处都充满着青春活力。一场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在这里正式启动。
理论学习,筑牢信仰根基
“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专题课,把大家带回了革命初期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在血与火的考验中,革命信仰的光芒从未熄灭;在群山环绕的艰苦环境里,革命火种始终在悄悄燃烧。八角楼的灯光仿佛还亮着,毛泽东同志伏案写作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那是寒夜里指引方向的星星。黄洋界的炮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那是革命在绝境中发出的不屈呐喊——“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勇气,就藏在炮火声中。红色歌声传递初心力量。“歌声中的红色记忆”音乐课堂,用旋律当纽带、用情感作桥梁,让大家在歌声中穿越回过去,在故事里感受信仰的力量,在感动中汲取前行的动力。
学习感悟
2023级通信工程二班 张志毅:革命初期“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的历史启示,让我深刻体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实践意义。微小的善行积累如星火汇聚,我们应当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用正向能量带动身边同学共同进步。
2023级通信三班 李雯雯:井冈山斗争时期在艰苦环境中开辟道路的历程,让我真正理解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深刻内涵。今天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面对学业挑战时,更应保持坚韧心态,在稳步前行中锤炼成长。
红色研修,实地调查
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山路崎岖难行而红军战士却还要驼梁前行,急行军重走红军挑粮小道让同学们体会到这份艰辛,深刻领会艰苦奋斗的内涵;自做红军餐大家分工协作完成简单而朴素的饭菜,既体验了红军生活的艰难又有利于增进成员的感情,深悟团结的力量;走访调研茅坪镇马源村感悟当地民风民俗和军民鱼水情深、拥军支前的情景以及新时代乡村振兴焕发出的新面貌;中国红军第四军小井医院里简陋的医疗条件和张子清师长坚强的意志品质、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大家;在大井毛泽东旧居,触摸历史遗迹、聆听现场授课,队员们感悟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伟大思想的孕育过程,深刻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内涵,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学习感悟
2023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二班 周涛:张子清师长把食盐留给重伤员而自己因伤口感染壮烈牺牲的故事让我震撼,作为学生干部我们应该学习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3级移动通信一班 王欣妍:池煜华对丈夫李才莲七十多年的等待,这个爱情故事感动着我,让我明白信念信心信仰的力量,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光芒。
家风访谈,情景浸润
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在传承中体会信仰的温度与力量。作为老十八军后代的卢继兵,围绕老十八军担负解放西藏的使命, 踏上艰难征程讲述。张旅天讲述的则是父亲张蕴钰将军投身中国核事业的经历,在艰苦的环境下,他们隐姓埋名,默默奉献,只为实现中国的“两弹一星”强国梦的故事。三湾改编和编草鞋体验课,让团队成员在实践中触摸革命智慧与奋斗精神:艰苦的分量—革命胜利藏在“点滴坚持”里;平凡的伟大—小事里藏着“初心与担当”。
学习感悟
2023级移动通信二班 张传龙:听卢继兵老师讲到解放前西藏农奴制的残忍和十八军挺身而出毅然进藏的故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西藏的战略地位以及一代代共产党人为解放人民而毅然决然的宏大气魄。
2023级移动通信一班 裴晓雨:张蕴钰将军对子女不搞特殊化、不享受特权的严格教育,也体现了他清正廉洁、以身作则的家风永应相传。
课题研修,凝心铸魂
站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的字样镌刻于心,给大家带来震撼与敬畏交织的情感共鸣:牺牲的重量—每一粒火种都曾炽热燃烧;精神的传承—信仰是永不熄灭的火炬。井冈山革命纪念馆更像是一场“沉浸式历史对话”,在历史现场读懂“初心密码”。课题研讨环节让队员从体验和参观得到思想和情感的二次升华,从感受走向思考,从个体体验到集体共鸣,在思想碰撞中深化认知。
学习感悟
2023级通信一班 李光熠:从课本学习到历史发生地再到课内研讨交流,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凝练提升,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洗礼,中国革命中孕育着巨大智慧,应从中不断汲取进步的力量。
2024级应用电子三班 冉玮旭:穿越时空对话英烈,直面为革命而牺牲的大学生们,我深感责任巨大,我们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不辜负自己家人和老师们的期盼,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凝心聚力。
据了解, “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是由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指导、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中心主办。活动自2013年举办,已连续举办12届,通过此项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来源:泰山学院 通讯员 王磊斌)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