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高考志愿填报将于今天(7月2日)17:00截止!志愿填报服务系统按照规定时间关闭,关闭后考生将不能上网填报。志愿填报截止后不接受任何补报志愿。志愿填报服务系统以考生正式填报阶段最后一次确定...
第一阶段高考志愿填报将于今天(7月2日)17:00截止!志愿填报服务系统按照规定时间关闭,关闭后考生将不能上网填报。志愿填报截止后不接受任何补报志愿。志愿填报服务系统以考生正式填报阶段最后一次确定并成功提交的志愿为准。请考生务必尽早上网填报并提交,避免集中在截止时间临近前填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整理了志愿填报中考生们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给考生们做个提醒——
问:请教一下院校和专业平行志愿录取的顺序和流程是怎样的?
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是“按分排序,遵循志愿”。以普通类本科批次为例,考生的投档分为高考文化总分,具体的投档过程:分历史等科目类和物理等科目类将省控线上的考生按照投档分排序,逐个检索每个考生所填报的第1—4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分别根据院校历史等科目类和物理等科目类各专业的应投档人数,依据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分别进行投档。只要被检索的志愿中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专业组,即向该院校专业组投档,由高校决定该生录取与否及所录取的专业。如该生填报的志愿经检索后均不符合投档条件,则该生无法被投出,此时该生已完成了本批次平行院校志愿的检索、投档,系统将进行下一个考生的检索、投档。也就是说,未完成上一个高分考生的第1—4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检索、投档过程,就不会对下一个低分考生进行检索、投档;上一个高分考生的第4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的投档将优先于下一个低分考生的第1个院校专业组志愿的投档。如果考生档案投到某院校专业组后,因故被退出,将不再补投到该批次平行志愿后续的其他院校专业组。
问:《招生百问》里有一句话:如果考生档案投到某院校专业组后,因故被退出,将不再补投到该批次平行志愿后续的其他院校专业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根据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如果在某个批次考生档案被投出后,就已经享受了该批次平行志愿的投档机会。因故被退出的,将不再补投到该批次平行志愿后续的其他院校专业组。
问:有的大学设置的专业组里有普通专业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同意调剂,选择的6个普通专业志愿未被录取,会不会被调剂到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
如果考生填报的6个普通专业志愿未被录取且同意调剂,有可能会被调剂到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请考生在填报前详细查阅院校招生章程或咨询院校,是否会被调剂到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
问:调剂专业时是在专业组里调剂还是在学校所有专业里进行调剂?
在本专业组内进行调剂。
问:如志愿填报分数够填报该学校但不够选报热门专业且不服从调剂,退档后是进入补录还是接着投下一个志愿
平行志愿被退档后,考生只能进入征求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不会再补投到该批次的下一个志愿。
问:平行志愿被退档后,还可以补投到后续志愿吗?
各批次平行志愿只进行一轮投档,投档一经完成,无论档案是否投出,均视为考生已享受了本批次平行志愿投档机会。考生档案投到某院校专业组后,如遇到所报专业招生名额已满又不服从专业调剂、不符合高校招生章程中规定的体检、成绩要求等情况,会被院校退档。退档后,考生的档案不再补投到该批次平行志愿的其他院校专业组,考生要及时关注征求志愿的填报信息,如错过征求志愿的投档机会,只能参加下一批次的投档。
问:请问平行志愿院校提档按105%,多出的5%是否存在退档?
根据规定,平行志愿投档比例控制在105%以内。各院校根据生源情况等综合考虑,确定本校投档比例。一般情况下,对于专业服从调剂,身体符合要求的考生,院校退档的概率很低,具体可咨询有关院校。
问:平行志愿的一个比较大的风险就是被退档,那么考生如何填报才能减小被退档风险
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要了解所填报志愿往年各专业的大致位次,填报的院校专业组和专业要相对定位准确;二要慎重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每年被退档考生中,退档原因最多的是“所报专业已满,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三要查看学校招生章程,结合自己的高考成绩、身体情况等,避免填报不符合要求的院校专业组和专业;最后要注意特殊院校和专业对考生性别、外语语种、单科成绩等方面要求,这些在院校的招生章程里面都会注明。
问:录取过程中,各类录取信息是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考试院一般通过哪些途径提供录取等信息查询?
获得权威招考信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登录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关注“江苏招生考试”微信公众号(jszsksb)或者下载江苏招考APP。录取期间,省教育考试院每天三次更新录取信息,考生通过这些途径第一时间可以查询到录取情况以及退档情况和原因,这些信息是最官方、最权威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盛媛媛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