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东营职业学院2025年招生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到东营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学生工作处处长赵云华,东营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周秋红,东营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招生负责人张全庆...
6月26日,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东营职业学院2025年招生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到东营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学生工作处处长赵云华,东营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周秋红,东营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招生负责人张全庆,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赵云华介绍:东营职业学院成立于2001年7月,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东营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高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国家“双高校”。获评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产教融合50强、服务贡献50强。2024年学校以全省第3名的优秀成绩通过首轮国家“双高计划”评价验收,办学实力跃升至全国高职院校第一方阵。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万人,教职工1070人。设有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能源装备制造学院、智能建造工程学院、数字财金与管理学院、信息与未来技术学院、生态与生物学院、文旅康养与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育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和1个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的航空学院。
一、建设智慧人文校园,育人环境大幅提升
学校坐落于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东营市是胜利油田主产区,是全国最大的炼化基地、人均GDP连续多年位居山东省第一位,全市有13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蝉联山东第一,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坚强保障。东营职业学院位于东营市城市中心区,学校拥有12000㎡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大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学校聚焦学生成长全过程,构建入学、学习、生活、成长、就业、成才的评价链条,为每名学生量身定制“一生一库”智慧评价系统。建成“东职即时办”平台,创新微网格治理模式,获评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典型院校。实施学校全光网改造提升,获评国家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建设单位。
二、坚持以产定教,专业与产业精准对接
锚定服务端牢“能源饭碗”“粮食饭碗”,与黄三角生态治理和高效发展相适应、与山东省“十强”优势产业相匹配、与东营“8+20”产业体系精准对接,建成石油化工技术、盐碱地现代农业技术等10大专业群。汇集多方资源联合开发核心课程和优质教材,建设实践基地,依据工作场景建设教学场景,依据生产项目重构教学内容。一体推进教育教学与现代产业文化、现代信息技术、真实生产场景“三项融合”,开展国家级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与海克斯康等开展省级现场工程师项目,深化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培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1017人。获评全国资源建设优势学校。
三、聚焦国家战略,打造高水平专业集群
一是聚焦服务胜利油田和东营万亿级石化产业,建成山东省化工类首轮“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牵头建设高端化工联合体共同体4个,建成万华等产业学院3个、产业创新研究院3个,为区域286家规上化工企业培养了50%以上技术骨干。瞄准战略新兴产业,建有氢能产业创新研究院、新能源电池与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全面提升实验实训条件,建成全国石化行业示范性实训基地、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二是聚焦服务黄三角国家农高区和山东900万亩盐碱地综合利用,建成全国首个盐碱地特色农业专业群,入选山东高校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项目。深耕盐碱地办学30年,11名教师入选国家盐碱地中心院士工作团队。
四、提升教师能力,锻造高素质“双师”团队
学校大力实施“五项工程”,开展“三说”活动,全员入企实践锻炼,特聘大国工匠等技能人才416名。获评全国技术能手等66人次,建成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级教学创新团队等12个。拥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博士等1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380人。建成省级博士创新工作站14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8个,联合开展生产性实践项目30余个。
五、聚焦新质生产力,开辟产教融合新赛道
秉持“产教融合立校、科教融汇强校、创教融通兴校”的发展理念,深入构建“引企、引产、引技、引匠”入校、“送教、送生、送技、送训”入企的“四引四送”发展体系,努力提升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力。建设首个区域高校新质生产力协同创新示范园,与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卓越工匠人才培养相结合,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级数智化发展水平,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央企共建“班·墨学院”、海外工程技术学院、山东-老挝职业教育共同体。
随着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生源质量也在逐年提高。2025年,我校设置招生专业44个,面向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招生计划5800人,其中春季高考招生1200人。
目前,学校瞄准“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目标,坚定“三步走”战略,实施“五年行动计划”,坚持特色、乘势而上,全力创建高水平技能型职业技术大学。
东营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问:东营职业学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从适应性、满意度等方面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谈谈学校就业工作情况?
周秋红说,孩子的未来发展,是每位家长最关心、最牵挂的事情,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成立了由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员参与,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重点帮扶困难群体毕业生。
建校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输送毕业生近10万人,毕业生就业率居全省高校前列。近三年,考取专升本均在千人以上。我们与烟台万华、TCL格创东智等行业领军企业、科研院所共建产业学院,与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推进现场工程师项目,开展订单式培养,实现学生精准就业。石油化工专业毕业生进入中国500强企业等优质单位的比例达到25%,14名学生入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25届毕业生已有20多位入职央国企,包括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商飞等。连续两年获评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校获评山东省就业工作“绿灯”先进单位。
学校创新创业氛围浓厚,今年1.2万平省级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有省级众创空间,提供金种子培育、导师辅导、政策对接等全方位支持,毕业生连续6年获评山东省十大创业之星,学校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记者问:不少学生和家长通过各渠道向我们咨询有关学生资助方面的政策问题,请问东营职业学院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周秋红介绍,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校构建了完善的、具有东职特色的“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资助体系,覆盖奖励、救助、助学贷款等多重渠道,既能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又能激励学业发展。
一是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年10000元;山东省政府奖学金,每生每年6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每生每年6000元;山东省政府励志奖学金,每生每年5000元。学校奖学金有两类,其中,校长奖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综合奖学金每生每年1000元。
二是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700元,分为2—3档;全日制在校退役士兵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700元;学校助学金,每生每年800元。
三是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信用贷款,优先用于支付在校期间学费和住宿费,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20000元,在校期间利息由国家承担。山东省国家助学贷款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有贷款需求的学生可向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咨询办理。
另外学校还设有勤工助学岗、高校特殊困难学生免学费等多项补助政策,实现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帮扶和全方位保障。
记者问:山东省今年的高考成绩于6月25日发布,许多考生和家长非常关心贵校2025年招生的相关情况,请详细为我们介绍一下。
张全庆介绍,近几年来,随着我校办学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我校招生录取分数逐年上升,很多专业的录取最低分都在400分以上。
今年,我校设置招生专业44个,面向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招生计划5800人。其中,省内5384人,省外416人。省内计划中,夏季普通类4337人,夏季艺术类220人,夏季专项计划43人,春季高考1193人,春季高考专项计划7人。
招生类型包括春季高考、夏季高考;招生科类包括普通类、艺术类、春季高考等。其中,艺术类招收美术与设计类、音乐类考生;春季高考招收化工与环境、机电技术、机械制造、车辆维修、建筑、财税、电子商务、软件与应用技术、数字媒体、网络技术、现代农艺、畜牧养殖、药学、学前教育、护理、旅游管理、艺术设计、酒店管理等18个类别考生。
我校的录取原则是:对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根据考生高考总分,实行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按专业招生计划数从高分到低分进行录取,对未完成计划的专业,进行征集志愿录取。未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根据各省级教育考试主管部门按投档比例提供的投档考生名单进行录取,对所有进档考生,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录取。
7月20日,我校将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欢迎广大考生到校咨询。
黄三角早报记者:我们了解到,东营职业学院设置了7个“3+2”专本贯通专业和3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请详细介绍一下这两类专业招生的具体情况。
张全庆说,山东省3+2专本贯通培养和中外合作办学招生计划都是面向山东省内夏季高考普通类考生。
我校与临沂大学、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山东女子学院等6所本科院校开展专本贯通培养招生,涉及石油化工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大数据与会计、现代物流管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园林技术、畜禽智能化养殖等7个专业,招生计划共260人。考生进入我校专本贯通专业后,完成前三年专科阶段教学计划且考核合格者,进入本科院校学习两年,毕业后由本科院校按规定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往年专本贯通培养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在一段线以上30分左右。
我校与俄罗斯乌法国立石油技术大学联合开设石油化工技术和建筑工程技术等两个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招生计划180人;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联合开设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招生计划80人。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到俄罗斯或马来西亚攻读本科和研究生,也可以选择在国内专升本,或者选择直接就业。
东营职业学院招生处联系电话:0546-8060069
(来源:东营职业学院)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