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首次招生,录取分数线便冲至省属高校前列。这所横空出世、聚焦国家战略与人民健康需求的大学——康复大学究竟有何魅力?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品牌栏目《老徐话高招》走进康复大学,对话康复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徐玉芹
2024年首次招生,录取分数线便冲至省属高校前列。这所横空出世、聚焦国家战略与人民健康需求的大学——康复大学究竟有何魅力?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品牌栏目《老徐话高招》走进康复大学,对话康复大学教务处处长、招生办公室主任王立祥,带你深入了解这所特色鲜明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肩负使命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访谈一开篇,王立祥处长便用三个关键词勾勒出学校的核心画像——新型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青岛。
关于“新型研究型大学”,王立祥解释说,这是国家赋予康复大学的战略定位。它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教育部、中国残联、国家卫健委、青岛市共建支持。国家将其定位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力量,是“扎根中国,办世界一流大学的重大实践”。目前全国仅有8所此类大学,比如南科大、上科大、西湖大学等,康复大学位列其中,起点极高。
关于“拔尖创新人才”,王立祥解释说,学校实行“小而精”的培养体系。规划在校本科生仅5000人,年均招生约1000人。首批招生5个专业仅招300人,今年扩至8个专业方向招400人。这意味着平均每个专业仅招收三四十人,确保小班化教学、精英化培养、人均资源丰富。
第三个关键词,王立祥选择了“青岛”。他说,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经济发达的滨海城市青岛,为学子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
康复不是“推拿”,而是全人群的“赋能”
针对公众对“康复”的常见误解,王立祥引用董尔丹校长的精辟总结,阐释了“康复”的深刻内涵——“赋能失能以使能”。
首先是“康复”的对象(失能者)广泛,远不止残疾人,还包括疾病后遗症患者(如脑卒中偏瘫)、老年人、运动损伤人群、特殊儿童等,覆盖全生命周期、全人群。全球及中国约有1/3人口需要康复服务。而“赋能”也绝非简单的推拿按摩,而是融合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环境改造、智能辅具(如外骨骼机器人)、甚至前沿的脑机接口技术等高精尖手段的综合体系,目标是帮助失能者恢复功能、回归社会。
王立祥说,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并列为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三大医学支柱,对于应对老龄化、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减轻家庭社会负担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国内高端康复人才极为紧缺,这正是国家创办康复大学的初衷。
“四高”特质,护航精英成长
王立祥表示,康复大学的核心优势体现在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四高”特质上——“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
关于“高起点”,主要体现在国家战略支持,三级共建,院士校长领衔,校园硬件一流,师资引进投入巨大。“小而精”则体现在小班化教学,“专业课班额不超过30人,临床医学专业采用整合课程+PBL,多位老师带教小团队。”王立祥说。
“书院制育人”则打破了专业壁垒,不同专业学生通过小程序自主选择志趣相投的室友,实现学科交叉融合。为每位学生配备书院导师,提供全程学业与生涯指导。此外,学生大一即可进入导师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进行项目式学习。实施学分制,鼓励跨专业选课,培养复合型能力。
王立祥说,在康复大学,学习资源非常充沛,“人均实验设备、实践机会远超一般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实践占比达40%,超过国家标准,能够保证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学校还引进了海内外顶尖科学家,科研实力雄厚。并与香港理工大学、日本藤田医科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国际名校建立战略合作,提供推荐优秀学生赴海外深造(硕士/博士)的宝贵通道。
2025年康复大学计划招生400人,比去年增加100人,面向7省招生。新增神经科学、智能医学工程、康复物理治疗(脊骨康复方向)专业。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