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育厅发起“照亮我的那本书”征集活动,展现书籍对教育的力量。教师李单分享阅读简·尼尔森《正面管教》体会:鼓励需看清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在冷静时给予,从赞扬转向赋能,为孩子心灵成长播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实习生 郑宇飞 策划整理
编者按: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携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面向山东省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起 “照亮我的那本书”主题征集活动,旨在通过真实动人的阅读故事,展现书籍在教育中的深远力量,传递阅读带来的成长与蜕变。(征稿及教育线索提供邮箱:qlwbyddx@126.com。)
文|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古营集镇中学教师 李单
翻开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第七章“有效地运用鼓励”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穿透了我教育生涯中那些迷茫的雾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见过太多孩子因缺乏鼓励而黯淡的眼神,也目睹过无数家庭因错误的教育方式陷入亲子关系的泥沼。这本书让我深刻意识到:鼓励不是简单的夸奖,而是一门需要智慧与耐心修炼的艺术。
鼓励:唤醒沉睡的心灵密码
书中指出,行为不当的孩子往往是丧失了信心的孩子,他们用错误的方式表达着对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渴望。这让我回想起班上的小宇,一个总在课堂上制造“小插曲”的男孩。他会在老师转身写字时突然学猫叫,会在同桌认真听讲时偷偷扯对方的衣角。以往我会严厉批评,可他的“恶作剧”反而愈演愈烈。
直到读到“理解行为背后的密码”这一章节,我才恍然大悟。某天放学后,我把小宇留了下来。当他撅着嘴准备接受训斥时,我蹲下来与他平视,轻声说:“老师注意到你最近总想引起大家注意,能告诉我为什么吗?”他愣了一下,小声说:“我想让你们喜欢我。”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他内心那个渴望被看见的小孩。
我握住他的手说:“你的幽默感很特别,但如果能在合适的时候展示,大家会更喜欢真实的你。”这次谈话后,小宇的“小插曲”渐渐变成了课堂上的积极发言。
鼓励的时机:在冷静中播种希望
书中强调,冲突时刻不是鼓励的最佳时机,就像暴风雨中无法播种。这让我想起处理学生矛盾的一次经历。小美和小杰因为争夺彩笔大打出手,小杰甚至把小美的作业本撕了一角。当时我差点脱口而出“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但想起书中“积极暂停”的理念,我深吸一口气说:“老师现在有点激动,我们先去‘冷静角’坐五分钟好吗?”
在布置温馨的“冷静角”(有软垫、玩偶和绘画本),两个孩子渐渐平复了情绪。我引导他们用“我句式”表达感受:“小杰,当你看到小美用你的彩笔时,是不是觉得不被尊重?”小杰点头,小美则说:“我不知道那是他新买的。”最后他们一起用彩纸为对方做了道歉卡。这件事让我明白,鼓励需要等待土壤松软的时刻,就像春雨总要等到云层积蓄足够的水分。
鼓励的艺术:从赞扬到赋能的蜕变
书中最颠覆我认知的,是鼓励与赞扬的本质区别。以往我会对孩子说“你真聪明”,但简·尼尔森指出,这会让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维”,害怕失败。真正的鼓励应该指向行为,激发“成长型思维”。
我班上的小雨是个绘画天才,但总因为追求完美而不敢下笔。某次美术课,她盯着空白的画纸发呆。我走过去说:“老师注意到你观察云朵的样子很专注,如果把你看到的形状用线条表现出来,会不会很有趣?”她犹豫着画了几笔,我指着其中一处说:“这个曲线的弧度像在跳舞,你是怎么想到的?”渐渐地,她不再纠结于“完美”,而是享受创作的过程。期末时,她的作品《会说话的云》获得了全市青少年绘画比赛一等奖。
作为家长,我也将书中的理念带回了家。儿子小阳学骑自行车时总是摔倒,有一次他哭着说:“我永远学不会!”我蹲下来给他一个拥抱,说:“妈妈记得你第一次学游泳时也说学不会,但现在你能在水里像小鱼一样自在。要不要试试把自行车想象成你的新朋友?”我们还在家里设置了“勇气墙”,每次他克服困难,就贴上一颗星星。现在那面墙已经贴满了星星,而小阳也成了小区里骑车最棒的孩子。
让鼓励成为生命的阳光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获得了一把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鼓励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平等的对话;不是空洞的赞美,而是具体的肯定;不是暂时的安抚,而是永恒的信任。就像书中说的:“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手中的鼓励,就是滋养孩子心灵的甘露。
如今,当我看到小宇在课堂上积极举手,看到小雨自信地展示画作,看到小阳骑着自行车在阳光下欢笑,我知道,这些美好的画面,都是鼓励绽放的花朵。让我们以爱为笔,以鼓励为墨,在孩子成长的画卷上,绘出最绚丽的色彩。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