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语文遇到人工智能——“我”何以无法被替代

:2025年09月23日 光明网-《光明日报》
分享到:

AI赋能语文教学,人需坚守自我,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人与AI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杏坛覃思】

作者:连中国(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语文教研员)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AI“遇到”语文是必然的事情,讨论AI如何赋能语文教学也成为学界热点。语文教学就是在一个个起起伏伏的“热点”中,一路走来。

如何对待AI,是对人类情商智商的考验

若论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在于它帮助师生不断认识自我、建构自我、丰富自我、探索自我。人工智能无疑是强大的,仅就写作而言,它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数据检索与整合,还能快速写出逻辑清晰且颇有文采的文章。AI时代,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回答一个核心问题:“我”何以无法被AI所替代?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有更内在、更真挚的对“自我”的理解与建构,才能作出真正有意义的回答。

AI来了,作为智能体的“他”,在看我们怎样对待“他”。我们对“他”的态度及做法,本身就是对人类情商智商的一场考验。无论过去还是未来,人类总会遇见强大的“对手”。正是在与这些“对手”的较量中,人类才获得了诸多了不起的突破与前行。

当我们或自觉或被动地与AI相遇的时候,是通过用一用AI来显示我们的不落伍与高明,还是在对“他”不断了解的过程中,保持善意的距离,保持我们的思考,坚守独立性,以及对内在清醒的理解与认知?在与AI相处的过程中,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我们需要进一步确认并发展我们作为“人”自身的独特价值,在不断探索中确认:我们在哪些方面不可以且不愿意被AI所替代。这样,我们才可能与强大的AI建立一种长久、稳定、美好、互相促进的关系。

怎样的读写,是AI无法替代的

读与写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活动,也是建设“人”、发展“人”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当你进入文字之中,你内在的生命经历充分地参与到阅读的体验与创造过程中,这样的阅读会让你与作品产生“个性化”的生命关系。这个时候,你的阅读,AI便无法替代。因为AI再强大,也是机器,“他”没有活过,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独特的生命经历与体验。而你是人,你活生生地存在着,有欢乐、有悲痛,有欣喜、有困顿……你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内在的生命经历与体验。当你不能被别人所替代时,AI自然也就不能把你替代。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段话让某人工智能工具进行赏析,其核心意思是:“(此一句)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运用‘通感’手法的经典范例,短短一句便将感官体验、意境营造与情感暗流熔铸一体,值得细品其妙。”然后从修辞、意境、情感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总体字数千字以上,可谓详尽。然而,若照搬上述内容运用在课堂上,却会是一节沉闷寡淡且效能不大的语文课。

再从写作的角度看,优质独特富有个性的语言,往往贮存在我们内在的生命体验里。朱自清的这段话从嗅觉而至听觉,二者表面上似乎不好关联(所以,我们郑重地给这种修辞起了一个名字曰:通感),但对一个有着内在丰富生命体验的人而言,联通二者其实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个人内在而真实的生命经历建立得越丰富、越宽广、越扎实,一个人就会被构建得越完整、越饱满、越充分。一节课,要让生命不慌不忙地安顿下来,让师生的改变发生在“进入”且“安享”的过程中。来自大数据整合的AI,虽然高效、强大,但缺乏一个人坚实的步履,也缺乏一个人因步履坚实产生的敏锐与丰富、幸福与快乐。

AI是工具,更可能是朋友

能够使用AI,并不意味着我们和AI之间形成了“人机协同”的良性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形成,需要对视、思考、比量、斟酌,进而合理地把握彼此。

AI是工具,未来更可能是人类的朋友,但朋友之间,是需要良性竞争的。未来社会,如何让AI感觉到在我们人类身上永远有“他”无法超越的部分呢?

这就牵涉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与AI相遇,牵涉到怎样的语文学习是AI所不能替代的。我们与AI相遇,因为有了强大AI的充分帮助,进而变得更博大、更温暖、更辽阔、更丰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人类,也一定会把未来的AI引导到一个更丰富、更辽阔、更温暖、更壮丽的境界。因为,好朋友是携手而行的。人类自身发展的程度决定着AI未来的走向,人类决定AI的性格与命运——人怎样,AI就怎样。

让人更像“人”,是AI到来之后,时代留给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促成师生对自我生命意义的探索与理解,是语文这个学科重要的使命。

任何工具的出现,都是为了帮助人类摆脱“劳作中”的某些不必要的羁绊。阅读与写作中常常有一部分属于此类劳作,那就让AI去做,我们不必和AI“抢功”,这就犹如我们不必与汽车比载重及速度一样。但对语文教学而言,更具意义的,是人类与自我灵魂的自在相处——这个层面的读写,人类是不愿意让AI去做的,当然,AI也做不了。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23日 15版)

[我要纠错]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AI赋能语文教学 传统读写价值 AI与人文精神 AI无法替代的阅读体验 语文教学与自我探索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当语文遇到人工智能——“我”何以无法被替代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