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三所小学通过保证每天3小时户外运动,实现学生“零近视”,该校长强调健康视力是教育大事,提醒家长学校需回归常识保护孩子视力,重视户外活动。
当不少城市家长为孩子的近视防控而焦虑时,有三所小学带来了学生“零近视”的惊喜。据媒体报道,位于云南省的红河州屏边县湾塘小学及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腊福小学、戈的小学,没有依靠昂贵的多媒体设备,也没有高科技的干预手段,而是用了最简单也最有效的“阳光处方”——保证学生每天有3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时间。您看,有些问题看似复杂,一旦回归常识、回归自然、回归尊重孩子的天性,就迎刃而解了。
自然光和多巴胺是孩子最好的“护眼神器”。这个朴素的道理,可能很多家长和学校都懂。但为什么很难做到呢?说到底,还是“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有时会悬浮在空中。我们一方面为孩子不断增加的近视度数忧心忡忡,另一方面却在无形中剥夺他们保护视力的时间。“足量的户外运动”看似简单,但执行起来总是会被打了折扣,让位于某些当下看似重要的事情。
现实中,仍然有一些学校囿于学生人数多、活动场地有限,担心安全问题,没有充分保障学生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仍然有一些家长过于看重学业成绩,把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孩子长期处于“室内化”的生活模式中,导致“越重视教育,越损害视力”的尴尬不断上演。
观察云南三所“零近视”小学的作息表会发现,学校将晨跑、大课间、体育课、课外活动环环相扣,编织成严密的户外活动网络。在校期间,孩子们在青山、绿树、田野间奔跑游戏,眼睛长期处于自然光的沐浴下。回到家中,为了避免孩子与电子产品为伍,学校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家务活动和农耕劳动。在这些孩子的世界里,不是只有眼前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还有远方的青山、蓝天,以及脚下可以令人出出汗的农活。
有科学的教育观,教育的行为才不会出现偏差,才不至于陷入教育焦虑与应试压力叠加的恶性循环。“多运动有什么不好?孩子们身心健康、三观正确最重要。视力好是一辈子的大事,是看见美好世界的基础,做错题、没考好都是小事。”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腊福小学校长的话令人深思,其中藏着一个朴素的教育道理——要分得清教育中的大事与小事,不能本末倒置。
守护好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教育中的头等大事。如何把这件头等大事办好?有的时候需要化繁为简,做好国家要求的“基础动作”。例如,云南的三所“零近视”学校都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经济条件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但是这种“劣势”,却保留了教育的本真与朴素,深入落实了国家倡导的“五育并举”“健康第一”等科学教育理念。
也许有人会说,城市里的学校空间局促,没有让孩子眺望远方的优势条件。是的,每所学校、每个家庭的条件不同,但是这不足以成为我们不想方设法守护学生身心健康的理由。比如,人数较多的学校,是不是可以采用错峰出楼活动或者开设课后体育兴趣社团的方式,尽可能增加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是不是可以像云南“零近视”学校一样,在眼保健操后加上一句“请保护双眼、多眺望远处”的温馨提醒?家长是不是可以在放学后,多带孩子去周边的公园蹦蹦跳跳,与学校形成育人合力?
教育的成果,不仅仅是一张亮眼的文化课成绩单,还体现在孩子明亮澄澈的眼睛里、健康壮实的体魄上以及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中。云南三所“零近视”小学像一面镜子,提醒我们再次审视户外运动的重要性,反思好的教育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刘钰)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