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大以联大精神育人,办联大博物馆,讲联大故事,谱传承新篇。
【校馆弦歌】
光明日报记者 徐鑫雨
九月,一场别样的“开学第一课”在云南师范大学开讲。大一新生们走进西南联大博物馆,通过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回望那段艰苦卓绝却激情燃烧的岁月,汲取其中的精神力量。
“最让我动容的是西南联大‘三校南迁’的历史。”云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学生散勐说。2023年,他成为西南联大博物馆学生志愿讲解队队员,两年来开展讲解百余场,像他这样的志愿者还有70多位。“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经长沙辗转,徒步千里抵达昆明,在泥泞与饥饿中筑起学术堡垒——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段征程,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长征’。”散勐语气坚定,“我想把联大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西南联大博物馆。2024年,西南联大博物馆接待观众超过123万人次,年参观人数首次突破百万。
抗战烽火中,联大师生结茅立舍、弦歌不辍,书写了一段“教育救国、读书报国”的历史。在滇办学八年的西南联大,走出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0余位两院院士、百余位文化学者等一大批栋梁之材,堪称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1946年,西南联大北返,师范学院整建制留在昆明继续办学,先后更名为国立昆明师范学院、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如今,在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旧址以“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为中心,仍保留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原教室等十余处历史遗迹,与西南联大博物馆一同见证着这育人薪火生生不息。
云南师范大学继承西南联大“刚毅坚卓”校训,沿用西南联大校歌,开展“每年对新进教师学生教唱《西南联大校歌》、参观一次西南联大博物馆和‘一二·一’运动纪念馆、观看一部西南联大纪录片、聆听一场西南联大主题讲座、通读一部西南联大书籍、重要纪念日在旧址开展一次现场教学”的“六个一”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校园里,记者遇到了刚结束在丽江市华坪县第一中学支教的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解夏临。“初登讲台还很紧张,但‘刚毅坚卓’的校训给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我和小伙伴们互相加油打气,也给学生们讲联大故事,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目前,已有11批94名云南师范大学党员学生,奔赴昭通鲁甸龙泉中学、丽江华坪女高、华坪一中支教,将青春书写在云岭大地上。
对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生邓瑞珂而言,舞台是走近西南联大那段历史的窗口。2023年11月,由云南师范大学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音乐舞蹈史诗《西南联大》在昆明首演。作为群舞演员的邓瑞珂觉得通过一次次演出,自己仿佛真成了西南联大的学生。“‘刚毅坚卓’的校训,时常给我勇敢、坚定的力量。”邓瑞珂说。
2022年,西南联合研究生院成立,为云南引进人才、为国家培养人才,打造高等教育改革创新试验田。“学院实行双导师制,提供了许多与学界专家交流的机会。”该院研究生解淑妍说,“从西南联大历史中,我更加明白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毕业后,我想成为一名教师,将爱国主义的种子播撒在云岭大地。”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26日 08版)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