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宿舍生活:当大学生把直播间搬进集体空间

:2025年11月10日 青年说
分享到:

大学生宿舍直播现象引发讨论,部分学生乐在其中,视舍友为观众互动分享乐趣,获利共享则更融洽;但也有人担忧隐私遭曝光、影响休息,或存在学业、安全风险。家长及学界建议平衡学习与新尝试,需明确边界指引,尊重各方权益。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实习生 吴在洁 蹇悦 梁寒硕

“哈喽宝子们!刚从图书馆回来,顺路买了杯奶茶……”10月底的一天,威海职业学院女生宿舍里,大一学生小凌(化名)熟练支起手机支架,打开抖音直播间,和屏幕那头的“粉丝”热络打招呼。

随着新媒体飞速发展,像小凌这样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直播成了他们课余生活的热门选择。在宿舍这个特殊的公共空间开直播,有人收获乐趣与成长,也引发了舍友、家长、老师的多方讨论,不同声音勾勒出这一现象的多面模样。

当大学宿舍变成直播间

“舍友觉得挺有意思,偶尔还会凑到镜头前跟网友打招呼呢!”小凌说。和舍友充分沟通后,宿舍直播成了性价比很高的选择。不用额外找场地、不用特意布置,直播结束收拾一下就能休息,完全不耽误第二天上课。

这已经是小凌的第13次直播,最初是因为朋友们都玩抖音,连麦功能能让天各一方的朋友“云聊天”,既方便又有趣。慢慢地,直播频次多了,内容也从分享课堂趣事、校园美景,拓展到聊兴趣爱好,直播间里满是青春烟火气。

在宿舍里直播的大学生。(直播截图)

不过,宿舍毕竟是公共空间,小凌有自己的“直播准则”:通常选舍友不在的时候开播;要是舍友都在,就提前商量好,把设备声音调小,或者全程戴耳机。偶尔赚了直播收益,她也会拿出一部分给舍友买零食、喝奶茶。这份小小的分享让宿舍氛围更融洽,她的直播也得到了大家更多支持。

“只要时间合适、控制好音量,不暴露隐私博眼球,互相尊重着来就行。”对于舍友直播,山东师范大学研二学生小君(化名)显得很包容,“我们宿舍平时不在宿舍学习,而且大学生睡得也晚,直播只要控制在12点前,基本不会有影响。”

尴尬、担忧与冲突何解

并非所有大学生都能接受宿舍直播,不少人直言“吃不消”。

“宿舍既是公共空间,也是私密空间。有人长时间直播,甚至打通宵,太影响休息了!”潍坊一高校毕业生小一(化名)满是无奈。据她回忆,有次舍友直播到凌晨1点,键盘敲击声、说话声此起彼伏,自己翻来覆去根本睡不着。

隐私泄露的风险更让部分学生忧心。“直播时大家很容易误闯镜头,个人隐私一不小心就曝光了,不太妥当。”大学生小林说,自己就曾不小心入镜,被网友追问“宿舍地址在哪”,吓得他再也不敢在舍友直播时待在宿舍。性格敏感的大学生小洁也顾虑重重:“就算直播间没几个人,不一定能注意到我,可还是怕被人看见,心里不踏实。”

家长们的看法也两极分化。有家长明确反对:“送孩子上大学是为了学习深造,不是让他搞直播赚钱的。学生的核心任务还是学业。”也有部分家长表示理解,但强调底线:“得妥善处理好学习、生活和直播的关系,不能盲目跟风忽略其他。”还有家长觉得,孩子愿意主动接受新事物是好事:“直播会遇到各种问题,能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而且在宿舍直播相对安全,我们也更放心。”

守住边界,让探索不越线

最近,“宿舍直播”常登上热搜。有网友分析,这一现象受关注,一方面是大家对大学生的期待是好好学习、成为栋梁,而直播在传统印象里是娱乐行业,和这种期待有落差;另一方面,宿舍场景特殊,容易引发沟通、环境影响等问题。

“宿舍直播已经成了不少大学生课余生活的新选择,初衷可以理解,选择值得支持,但必须坚守底线、明确边界。”山东交通学院辅导员郎冰说。在她看来,年轻人想通过新媒体平台连接社会,是积极的探索,但宿舍首先是公共居住空间,其次才可能是个人展示空间,任何人的选择都不能以侵犯他人权益为代价。

在郎冰看来,面对这一现状,需要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一起发力。

“学校可以出台相关指引,明确直播的时间、音量、隐私保护等要求;学生要多换位思考,尊重舍友的感受;家长也要做好引导,让孩子平衡好学习和兴趣。”郎冰指出,只有共同关注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营造晴朗的网络空间,让年轻人在安全、友善、有序的环境里探索自我、成长成才,这才是教育的根本。

[我要纠错]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大学生宿舍直播 宿舍开直播规范 校园直播现象 舍友直播冲突 宿舍隐私保护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镜头下的宿舍生活:当大学生把直播间搬进集体空间

Copyright©2011-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一品教育:凭良知教书育人,靠实力赢得赞誉!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