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南京民办学校的“领头羊”
南外仙外分校一直备受关注
往期报道举例回顾:
每年的“幼升小”:4000人抢216个名额的南外仙林幼升小,开始报名了!
每年的“小升初”:刚刚,南外放榜!教育头条独家统计各小学考中人数!
尤其是今年
有人说,“冲外”成绩只能代表南外仙林分校小学部有一批优秀生源,而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插班生”。那么,能反映全体学生状态的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成绩是不是更有说服力?
2018年栖霞区小学毕业统考,南外仙林分校小学部毕业生语、数、外三科总分均分为280.85分,全区排名第一,比第二名均分高出6.87分。优生率98.10%,栖霞区排名第一。
成绩背后都有哪些“法宝”?
最近南外仙林分校小学部召开新老毕业班会议
会上的一些信息
也许能让对仙外好奇的家长懂得一二
数据说话,直指病灶,对症下药
当今时代是“大数据时代”,数据带来更强的洞察力和决策力。小学部张蕾芬校长领衔的《基于事实与数据分析的学校课程建设的研究》的开展,让用数据说话成为学部的行动方式。
随堂练习、月练习和期中练习……年级组都对各学科的分析进行了统一,便于汇总,除了最常见的均分、分数段以外,还对年级前200名、后10%的学生进行标注,各班的区分度清晰可见。学科还统计了各班每一道题的得分率,让“对标找差”有据可循。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找到问题所在,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汇总的数据分发给各位老师自我分析,再召集毕业组,集中分析交流。任课老师能够很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班级哪儿优、哪儿劣。直观地看到别人为什么比自己优秀,哪儿比自己优秀,我与别人的差距在哪里,从而努力有方向,知道如何下手,就像外科手术似的,能直指病灶,对症下药。
提优补差,学科各显神通
到了六年级,老师们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层推进,为每个学生创造机会,对每个学生负责。
语文组以楼层为单位,利用周一、周四中午进行基础提升;
数学组周三中午一边提优,一边辅差;
英语周二中午提优,周五下午开设“加油站”课程。在班级内,老师们充分利用好错题本、成立同学互助小组,让学困生的帮扶更精准,效果更明显。
“加油站”课程定对象、定时间、定场地、定内容、定辅导老师。老师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边角碎料时间进行补差。上课时老师们形式多样,虽然不是自己班学生,大家仍然拿出了十八般武艺去吸引孩子,让枯燥的中午变得有滋有味。
保证题目的独创性和有效性
为了毕业考和冲刺南外,老师们早早开展了提高班题库更新的工作。
老师们潜心研究往届毕业考试卷,总结考试题型。英语学科的老师更是总结出近几届毕业考试的考点,完成了近20份的译林基础练习卷,使学生得到了高效的练习。
针对南外面测,备课组多次开会探讨2017年第一次南外PPT测试真题,并在2017届老师们留下的宝贵资料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创新。老师们更新了10套、创新了2套模考PPT,增大练习容量,丰富题目的多样性、趣味性,保证题目的独创性和有效性。
综合学科的老师也及时更新学科资料,对学生应知应会的学科常识在平时课堂中固定时间讲解。截至目前,在以往几届百科知识的基础上,整理、更新题库近600题,按南外面测模板做好五套测试题。不同学科还制定了相关活动加以落实:如科学组的科普知识竞赛、音乐组音乐常识海报展等。
一份练习卷,常要“三易其稿”
学生学得怎么样?试卷是有效的检测方式。可是试卷太多太滥,也会成为学习的负担。
为了用好试卷这个检测工具,让考试更有针对性,老师们“手动原创”单元卷,试卷中知识点的呈现方式、题型以及分数的安排都跟区毕业统考卷统一方向。这些资料都要经过多次审核和修改才能跟学生见面。
像这样三易其稿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大家谨慎认真地对待每一份练习,不仅是期望通过这些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提升质量,更是不愿做无用功,不愿加重孩子们的负担,是把“学生当学生”的人文关怀。
坚持“绿色质量、全面发展”
毕业班很辛苦,但在南外仙林分校六年级的生活中,并不是只有考试和成绩。学生的养成教育、各项的活动开展也井然有序。
年级组精心设置了个人单项奖——自律小标兵、悦读小天使、学习小能手、体育小达人、儒雅小少年……
班级集体奖——文明洁净奖、文化育人奖、活力课堂奖、最佳风貌奖……
在学生大会上,对这些奖项进行了详细解读;期中考试后还将召开学生表彰大会。
体育节上,六年级精彩亮相,眼前为之一振。
秋季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张弛有度。
很多家长会问
南外仙林的教学方式是什么?
这次小学部的会议
你看懂了吗?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