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中学高考生,关于南师大,相信你会有各种各样的好奇。今天,学校党委书记鞠九兵为同学们讲述3个故事,带你了解南师。
5月8日起,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联合扬子晚报招考部落推出重磅策划《@高考生,你家书记校长喊你上南师》视频及系列独家深度访谈,由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成斌携手南京师范大学知名校友、18位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组成“超强天团”,为考生带来权威报考指南。这些从南师校园走出的教育领航者,正将南师大的文化基因播撒在江苏教育的沃土上。
@江苏省南通中学高考生,关于南师大,相信你会有各种各样的好奇。今天,学校党委书记鞠九兵为同学们讲述3个故事,带你了解南师。
故事一:如何理解南师校训
答:南师120多年办学历史上,先后大概有3个校训。
第一,学校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1906年更名为两江师范学堂,由李瑞清主持校政,他亲自书写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意思就是,只有吃得千辛万苦的人,将来才有可能做得大事。
这句校训到今天都不过时。习近平总书记讲:“青年人要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跟我们的校训是非常契合的。年轻人要去学习、要去参与社会实践,将来才能够做对国家和民族的有用之才。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是我们南师最早引领师生的校训,我认为应该成为中国师范人永远要铭记的教导。
第二,到了金陵女子大学时期,校长吴贻芳提出校训“厚生”。这里的“生”不是指学生,而是人民。“厚生”便是说“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丰满。”这样的思想,是超前的、务实的。
第三,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我们南师的校训是“正德厚生,笃学敏行”。
“正德”是什么?是师德师风。南师为什么是“最好的南师、唯一的南师、第一的南师”,看看校训就知道,师德永远是第一位的。修德是关键,修德是我们为师为范的线索,贯穿生涯始终。只有把品德修正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
“厚生”是我们为学、为人、为教的目标和归属。要达到这样的目标,“笃学敏行”是手段。在学术上要专注、坚定、知行合一、追求卓越,像陶行知先生那样一辈子就干教育就这一件儿。
我认为,南师大的特别之处正在于它的精神内核。
故事二:为何随园建筑以“百”命名
答:随园校区由美国建筑师墨菲和中国建筑师吕彦直共同设计,采用了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在我们这些校友的记忆当中,南师随园校区有100号楼、200号楼一直到700号楼。实际上就是校园中的7栋建筑。
当时我们也很好奇,为什么100号楼会以“百”来命名。大家有各种各样的答案,我认为至少有一种答案是对它最好的诠释。
100号楼是会议馆,是南师的标志性建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南师是培养人的殿堂,既要面向未来,又要脚踏实地地培养大家。这就是我对“100”的理解。
故事三:为何南师老师令人难忘
答:我在南师读书时,张新平是我的导师。张教授治学严谨,为人厚道,对学生特别的关爱。那时候,几乎每一节课张教授都要喊我回答问题。偶尔我请假了不在班上,他还是习惯性地喊我,像条件反射一样。这说明张教授的心里已经装下了我这个学生。
张教授是研究教育管理学的,特别是学校的校长队伍建设。古今中外,研究得特别到位。尤其是他经常带着学生们深入到基层学校一线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再回到课堂上研究、理论的概括。针对教学实践、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张教授和团队也会及时拿出一些修正的方案。在他的课堂上,从来都是师生的深度探讨。
到现在,我仍记得张教授跟我讲:“做老师一定要严谨,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将来就站不稳三尺讲台,就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王赟
少年志编辑 刘梦琦
校对 石伟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