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系统支持网络 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2025年05月23日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聚焦“五育”融合、学校主导、家庭育人、社会参与、组织保障,突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环境建设,关注同伴、师生和亲子三大关系的培育和优化,以精准支持赋能学生健康成长,以成效评价撬动工作提质...

■“身心健康二十条”的出台,有利于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构建一个系统性、全方位的支持网络

■凝聚起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主体的力量,各司其责、握指成拳

近日,北京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身心健康二十条”),聚焦“五育”融合、学校主导、家庭育人、社会参与、组织保障,突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环境建设,关注同伴、师生和亲子三大关系的培育和优化,以精准支持赋能学生健康成长,以成效评价撬动工作提质增效,系统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北京模式”。

当前,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呈现复杂化趋势。学业压力、网络沉迷、亲子关系紧张等问题频发,单一主体已难以应对。健康不仅是躯体无病,更需心理、社会适应与道德健康的综合平衡。然而,长期以来,家庭、学校与社会往往各自为战,未能形成守护学生健康成长的合力。在此背景下,家校社协同成为破解难题的必然选择,迫切需要对学生身心健康进行一体谋划部署,协同家校社资源搭建全域护航机制,构建覆盖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全链条的健康支持网络。

“身心健康二十条”的出台,有利于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构建一个系统性、全方位的支持网络,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近年来,北京市教委立足学生成长规律和实际获得,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有序落实。从“课间一刻钟”到“体育八条”“美育浸润行动”,再到“身心健康二十条”……这些改革政策,不仅有利于促进首都青少年健康成长,也为各地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要在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方面更加积极作为。“身心健康二十条”明确提出要坚持学校主导,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并从着力提升健康教育实效、精准支持学生健康成长、积极构建良好同伴关系、促进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建设良好校园支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这也意味着,学校的教育模式需从“知识传授”转向“全人培养”。比如,在健康教育中,无论是学科教师、心理教师还是校医,都应在其专业领域内,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精准化的支持。这种支持,既包括知识的传授,更涵盖情感的关怀、心理的疏导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计上,学校应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合作和沟通的机会;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了解他们的成长烦恼,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要坚持“五育”并举,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社会实践教育、持续巩固“双减”成果、上好“能出汗”的体育课、打造艺术活力课堂,开展好劳动教育等举措夯实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根基。

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不能置身事外。长期以来,家庭中普遍存在着“唯成绩论”养育观念,忽视了孩子内心深处的心理需求与成长体验,违背了身心发展规律特点。“身心健康二十条”明确提出强化家庭育人,形成家校共促学生身心健康的合力,其中特别提出要引导树立科学养育观念、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进一步凸显了变革家庭养育观念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需要明确教育的核心并不在于单纯的知识灌输或成绩要求,而在于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自主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家庭生活,通过平等对话与共同实践(如家务协作、亲子运动等),培养孩子的抗挫力与责任感。比如,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电子设备的使用、学习规划等问题,相较于说教,家长应更注重以身作则,引导孩子逐步养成自律的习惯。

社会作为教育的重要外部支撑,育人角色需从“资源旁观者”转为“资源整合者”。长期以来,社会在教育参与中普遍存在角色边缘化、资源零散化的现象。“身心健康二十条”提出深化社会参与,建立多方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的格局,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比如,社会资源应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从资源入手,构建契合学生需求的教育场景,以人为本,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锻炼社会适应力。对于专业医疗机构,应与社区、学校、家庭联合构建青少年健康检测网络,及时监测、评估学生身心健康情况,全周期护航学生健康成长。不管是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创造条件,还是引导学生健康使用网络,抑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都迫切要求凝聚起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主体的力量,各司其责、握指成拳。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其身心健康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关系家庭幸福与民族未来。唯有家校社三方从“各自发力”转向“同频共振”,才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晴空。

杨玉春(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研究员)

[我要纠错]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身心健康 十条 出台 有利于 青少年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构建系统支持网络 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