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载“南工大情缘”:两代人同校同院,续写传承佳话

:2025年09月06日 紫牛新闻
分享到:

南工大迎近7000新生。化工学院新生夏心衍及其父母为校友,续写化工情。建筑学院新生杜浚哲追随父迹,父子成校友,传承建筑梦。

9月5日至6日,南京工业大学迎来了近7000名2025级本科新生,他们怀揣梦想而来,开启人生新征程。其中,该校化工学院新生夏心衍与其父母成为校友和院友,而建筑学院新生杜浚哲也跟随其父亲的脚步,来到了父亲的母院,续写着跨越三十年的特殊情缘,见证着南工大人代代相传的精神品质。

南工大迎新现场

一家三口化工情:同样的方向,追求不“复刻”的成长

1995年,夏心衍的父亲夏先生考入南京化工大学(现合并组建为南京工业大学)化工专业,1997年,母亲李女士也考入该校同专业。两人本科毕业后继续选择本校读研,并分别于2002年、2004年获硕士学位。

谈及初入校园的记忆,夫妻俩的思绪总会回到丁家桥校区:宿舍区与教学区分隔在新模范马路两侧,周边是喧腾的老城区,与如今青山绿水的江浦校区风格迥异。“校区环境变了,但母校对工科教育的重视、对‘学以致用’的坚守从未变。”夏先生感慨。

夏心衍一家三口

大学时,“化工原理”与“化工传递”两门课深深烙印在两人心中。“我们至今与教这两门课的老师仍保持着联系。”李女士笑着说,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生动的授课方式,让他们爱上化工专业,也坚定了考研的想法。备考最后一天,窗外飘起鹅毛大雪,温柔覆盖了挑灯夜读的疲惫,成为青春里最难忘的奋斗印记。

这段求学经历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夏先生说:“母校工科教育不仅赋予我们专业竞争力,更塑造了务实严谨的思维,影响深远。”

夏心衍的童年,常伴着父母的校园故事——食堂饭菜、宿舍生活、上课时光。“每次听都觉得大学很有趣,悄悄盼着去他们上学的地方看看。”她说。

父母的教育方式也藏着南工大的影子。他们格外重视夏心衍的实践能力,总是鼓励她跳出课堂。中学时,夏心衍常参与物理实验,认真记录数据,“他们总说‘动手做比光看书重要’,后来我才知道,这和南工大注重实践的理念不谋而合。”

2016年,夏心衍曾随父母到江浦校区参加校友聚会,不过当时年纪小,印象不深。今年6月,她再次走进江浦校区。开阔的校园、清新的绿化瞬间吸引了她,让她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可惜时间有限没能逛完,当时就想,要是能考到这里就好了。”

高考后填报志愿,她坚定地选择了南工大化工专业。“化工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有不可替代性,我觉得学化工未来大有可为。”她说,父母虽未主动引导,却帮她客观分析专业优势——南工大化工全国名列前茅,教学、科研和产业服务能力突出,这让她更加笃定。

对于女儿的大学生活,父母充满期待却不希望她“复刻”自己的路径。“希望她做好时间管理,提高自主性,学好核心课程,提升竞争力。”夏先生说,也鼓励她参加社团,“在服务他人中交新朋友、锻炼综合能力,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有父母当校友,我既期待又忐忑,多了份独特的归属感。”夏心衍也有小目标:先去找找父母心心念念的炒猪肝,再到实验室多动手实践,感受化工魅力,度过充实的大学时光。

父子接力逐梦建筑学:不变的初心,映照同一个梦想

杜华翔是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合并组建为南京工业大学)1995 级建筑学专业学生。回忆起当年的大学生活,杜华翔说,在他的书架底层,一个边角磨卷的纸箱一直留存着他的大学记忆:泛黄蜷曲的教材、刻度清晰的旧绘图尺,还有夹着褶皱绘图纸的牛皮纸笔记本。“现在电脑绘图普及了,但建筑人的基本功不能丢,灵感是画出来的。”翻着手绘图,杜华翔叮嘱儿子杜浚哲。

受父亲影响,杜浚哲自幼爱绘画,父亲当年在大学使用的《建筑钢笔画技法》成了他的练习参考书。“父亲常说建筑是综合学科,要多读书了解人文社科,我一直记着。”杜浚哲说。

杜浚哲和父亲合影

童年时,杜浚哲常随父亲去建筑设计院,看父亲和他的同事在图纸上反复打磨细节。“父亲说建筑设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份精益求精的态度,点燃了他对建筑的热爱。

父亲常带着杜浚哲参加同学聚会,这也让南工大的种子在杜浚哲心中扎根。“老学长们总聊南工大的青春往事,特别动人。”高考后,他坚定选择了南工大建筑学专业。

收到录取信息当晚,杜浚哲激动地对父亲说:“爸,我们成校友啦!”次日,他便赶赴南京参观校园,“优美环境和书香气息让我确定,选对了!”拿到录取通知书时,父子俩翻开30年前的通知书,斑驳纸张与崭新的铜版纸,见证着时光的接力。

今天,杜华翔陪儿子回母校,他坦言:“学校虽变化很大,但建筑人‘建造美好’的执着未改,希望儿子能在这门兼具艺术与哲学的学科中,更好地成长成才。”

“父亲说,他们当年愁‘有得住’,我们现在想‘住得好’,本质都是让人活得舒服。”以前看着父亲设计的大楼,杜浚哲只能敬佩,现在,他满怀期待,“我想未来自豪地对父亲说,这楼是我设计的!”

通讯员   朱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杨甜子

校对 陶善工

[我要纠错]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9月 5日 6日 南京 工业大学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30载“南工大情缘”:两代人同校同院,续写传承佳话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