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名军校生因身体原因转学,引发对选择权关注的讨论。个人选择需适合自身,勿让沉没成本绑架未来。志愿填报应尊重意愿,关注兴趣与适配度,父母宜当导游。
开学也有一段时间了,大家在大学都还适应吧?
最近,南京工业大学教务处发布公示,7名某军队大学的学生因为身体原因转学。这7个人里,有5个转入大二,还有2个转入到大三。
除了身体原因,至于其他什么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件事说明了一些东西。
他们在军校已经读了一两年,现在却要“倒车”重新来过。这背后的时间成本和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而就在今年,另一个引发热议的事件更是将“选择权”的问题推到了我们面前:某所学校老师要求学生都必须按学校意愿填报北大清华,即使专业冷门、前景不明也得报。结果,有学生顶住压力,选择了自己心仪的其他院校。老师因“计划”落空,在群里说了过激的话,事件被发到网上,瞬间引爆讨论。
抛开事件中的是非曲直不谈,那位敢于对“清北光环”说“不”的学生,恰恰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人生的方向盘,必须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这不禁让我想起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时,总有不少同学看着别人的选择,然后盲目跟风:“我同学说这个专业好找工作”、“我爸妈让我报这个”、“这个学校听起来有面子”......
别人所有的意见都听进去了,唯独没有想过自己到底想要啥!
别人的路,不一定适合你
就像这7个转学的学生,他们在军校待了一两年后,发现自己可能不适合那种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或者身体真的吃不消,也或许是身体受了伤,没有办法继续读下去,只能选择转学。这就像你听别人说一家餐厅特别好,结果去了才发现不合自己口味。
选大学、选专业也是这个道理。
你闺蜜适合学医,不代表你能忍受漫长的学制;你哥们儿在计算机专业混得风生水起,不代表你能对着代码坐一整天还不头秃;你学长能写文章,不代表你也一样能写出锦绣文章。那个拒绝清北冷门专业的学生,正是明白了一个关键:名校的“牌子”再响,也不如一个适合自己、有前途的“专业”来得实在。
选择前的调研,比事后的补救重要得多。
对于学生,我们想说的是与其将来折腾转学、转专业,不如一开始就认真想想:我到底喜欢什么?我擅长什么?我能不能接受这个专业未来的工作状态?
别让“沉没成本”绑架你的未来
那7个转学的学生是勇敢的。他们已经投入了一两年的时间和努力,这叫做“沉没成本”。很多人会因为舍不得已经付出的成本,而将错就错地走下去:“我都学了一年,转专业太亏了”、“现在改变方向,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就怕遇到这样的情况,要知道,有时候越坚持,错的就越多。
事实证明,及时止损比硬着头皮走错路更明智。就像你坐错了公交车,肯定是越早下车越好,而不是将错就错坐到终点。
给父母们的真心话:在志愿填报中,请当好“导游”,别当“司机”
家长们,我知道你们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在填报志愿这件事上,我想分享几点建议:
1. 多做“导游”,别做“司机”
您的人生经验是宝贵的地图,但方向盘还得让孩子自己握。您可以介绍路上的风景(各个专业的真实情况),告知可能的坎坷(行业的优缺点),但最终选择走哪条路,请尊重孩子的意愿。毕竟,这条路需要他独自走下去。
2. 一起“做功课”,而不是“下命令”
不要仅仅基于“听说”某个专业好就做决定,尤其是所谓的学者、专家、网红、教授等。和孩子一起上网查资料,问问身边读这个专业的大学学生,或者学长的父母,了解课程设置、就业方向和真实的工作状态。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帮助孩子成长。
3. 把“身体”和“心理”适配度,纳入考量
就像那7位转学的学生,身体原因是无法忽视的现实。如果孩子体质较弱,能否承受医学专业的漫长征途?如果孩子性格内向坐不住,是否适合需要大量交际的营销行业?如果孩子沉不住气,没有耐心,是否适合搞科研?要知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4. 放下“面子”,关注“里子”
别因为“别人家孩子都报了这个”或者“说出去有面子”就做出选择。表面的风光,抵不过孩子每日在课堂上的如坐针毡和深夜的迷茫。他内心的充实感和成就感,比亲戚的一句夸奖重要一万倍。
你是自己人生的设计师
那个敢于放弃清北的学生,和这7位选择转学的军校生,都在用行动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我们应当是手握方向盘、看清路标的司机,而不是被潮流和他人期望推着走的随波逐流者。
作为教育类自媒体,我们看多了人生百态。大多数的人从小到大,都习惯了按部就班:好好读书、考好大学、找好工作。这条路径本身没错,但问题在于,很多人只是机械地跟着走,从来没想过这条路是否适合自己。
这些年我们帮助很多孩子填报了志愿,多数的孩子没有想法,不知道未来要做啥,但也有些孩子就非常的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他们在填报之前就做了很多功课,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儿,自己未来的方向在什么地方,所以一开始交流就非常的顺畅,直奔主题,我们也就他所选择的专业,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并找到最适合他分数和意想的专业,最终志愿公布后,他们都去了自己想去的学校和专业,还特地发来感谢的信息。
我们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向他们一样,多多关注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不是为了父母、老师的意愿而选择,你的大学选择、专业方向,应该是经过你自己深思熟虑的结果,而不是父母意愿的延伸,不是同学选择的复制,更不是社会热点的盲目追随。
从现在开始,做自己的主人
如果你还在高中,多去了解不同专业到底学什么、将来做什么;如果你已经在大学,却发现选错了方向,别害怕,学校通常都有转专业的机会;如果你像那7位转学学生一样,发现自己真的走在错误的道路上,勇敢调整并不可耻。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但那转学生的经历告诉我们:与其盲目跟随别人的脚步,不如认真聆听自己的内心。
你的青春只有一次,别活成别人的复制品。找准自己的方向,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这比什么都重要。
今天是国庆节,祝大家节日快乐!
文章综合: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择校 写于2025国庆节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