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充分凸显思政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的地位与作用,善用“思政大课堂”,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努力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扬州大学充分凸显思政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的地位与作用,善用“思政大课堂”,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努力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思政”主渠道。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将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生动鲜活的实践成就,以及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引入课堂,推动优质资源进校园、进课表、进课堂常态化。采用翻转课堂、小组研讨、专题发言等多种教学方式,激活课堂教学氛围,更好发挥学生课堂学习主体作用。
突出实践导向,善用社会大课堂。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动协调”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体系。精心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打造“实践归来话感受”等实践育人品牌项目,积极探索“社会实践+思想引领、文化涵育、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实践育人新模式。遴选一批思政课社会实践基地、现场教学基地,标准化建设思政课社会实践基地、现场教学基地,规范化实施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和现场教学活动,将思政课堂搬到基层社区、田间地头。
拓展育人场域,搭建资源多平台。推动落实思政课教学信息化、智能化要求,助力赋能学校“大思政课”建设。组建网络思政中心,统筹建好、用好、管好校园各类网络思政平台,着力提升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服务力、吸引力和黏合度,切实增强网络阵地的示范性、引领性和辐射度。大力支持思政课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搭建思政课教师教学研究平台。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