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南京号”暨中国青少年科普卫星(八一08星)出征仪式在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作为我国首颗由高职院校师生主要参与研制的科普卫星,“南京号”八一08星将搭乘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择机发射升...
1月12日,“南京号”暨中国青少年科普卫星(八一08星)出征仪式在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作为我国首颗由高职院校师生主要参与研制的科普卫星,“南京号”八一08星将搭乘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择机发射升空并在轨释放。
记者了解到,“南京号”科普卫星采用6U立方星设计,装载“我们的声音上太空”音视频存储播发载荷、天文相机载荷、光通信载荷,携带VAT电推进,具备主动变轨和离轨能力。“也就是说这颗卫星既可以播放、上传和下载音频,也可以进行图片和视频拍摄,对地观测分辨率达到3.5米。同时,通过卫星上装配的特殊灯光带可以引导地面上的孩子们开展光通信验证科学实验。”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岫彬表示。
我国航天技术与卫星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与支撑,呼唤更多专业的技能人才。首颗由高职院校主要参与研制的科普卫星,背后是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2年多来,我们卫星工程团队赴北京、长春、文昌参与卫星培训及研发,累计2662课时,学习了卫星结构、热控、电子学、遥测、能源系统、载荷的全流程设计,以及卫星各模块测试、卫星联调等测试环节。”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卫星团队指导老师黄威表示。
一次次观摩学习与动手操作,也让团队同学们受益匪浅。团队成员方炟表示,在卫星制作过程中,大家遇到了一些原来没想到的困难环节。“其中最关键的是卫星精密零部件的研磨。研磨是一项高精度、高水准的工作,对部件精密要求到毫米、微米。但通过研磨师傅的带领,我们逐渐掌握精度要求,最终完成任务。我们也有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的真实感受。”
为了更好地培养我国航空航天技能人才,近年来,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共建新时代航天工匠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组织开展“让南京职教的声音遨游太空”科普公益活动和“南京职教卫星音频载荷工程”航天实践培训,连续两年举办中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江苏省选拔赛,成立“王曙群大国工匠工作站”,积极创建“航天特色示范校”,并在校园内建设了全国职业院校首个地面接收站和测控大厅,配置卫星测控展示及操作控制相关设备。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周庆礼表示,“南京号”八一08星将在浩瀚的太空中探索未知,留下足迹。期望着更多青少年通过这颗科普卫星,探索宇宙奥秘,逐梦星辰大海。
校对 陶善工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