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扬州市职业大学以培育扬州工匠精神为切入点,立匠心、铸匠魂、淬匠艺,聚焦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打造“劳动+”育人模式,多形式开展劳动实践,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近年来,扬州市职业大学以培育扬州工匠精神为切入点,立匠心、铸匠魂、淬匠艺,聚焦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打造“劳动+”育人模式,多形式开展劳动实践,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劳动+”校园生活,增进大学生劳动教育思想认同。学校以文明宿舍创建为抓手,制定文明标杆宿舍标准,定期组织“寝室风采大赛”等主题活动,将劳动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定期评选标杆宿舍,向全校师生开放观摩活动。将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以扬州非遗技艺传承为切入点,将非遗与诗词文化、园林文化、书画文化、工匠精神等引入校园,打造主题化、特色化的特色“劳动+”项目。成立多个学生非遗社团,开创非遗云端课堂,展示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增进大众对非遗的了解。
“劳动+”专业育人,丰富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内容。学校立足三教改革,加大劳动教学研究。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建设过程,尤其是实践课程和科创训练,让学生在劳动中创新思维、提升技能,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劳动育人模式。
“劳动+”社会服务,提升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能力。面向广大青少年、社区老人开展“团团公益课堂”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将劳动教育的舞台搬到校外,实现“劳动+”社会服务,在实习实训等社会实践中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树立劳动光荣理念。各学院在“一院一品”劳动教育中,将劳动理念渗透到专业实践的方方面面。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