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砥砺奋进70年伟大历程70年的悠悠岁月里一代又一代江苏教育人风雨兼程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在江苏这片教育热土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与传奇时间是一条轴线记录了江苏教育前行的每一步一幅幅老...
70年砥砺奋进
70年伟大历程
70年的悠悠岁月里
一代又一代江苏教育人风雨兼程
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
在江苏这片教育热土上
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与传奇
时间是一条轴线
记录了江苏教育前行的每一步
一幅幅老照片,见证时代变迁
每一张旧时影,都在讲述着
江苏教育发展的动人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翻开这部沉甸甸的大事记
追寻70年来江苏教育的发展变迁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江苏教育大事记
1949年:
旧学校的接管和改造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国立中央大学和国立政治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旧址
合影中有江苏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叶圣陶、戴伯韬、钱俊瑞、俞庆棠、竺可桢等(1949)
6月,江苏全境解放,南京、苏州、无锡等地的公立高等学校接收工作也相继进行。接管以后,军管会对部分高校作了调整,到1949年底,江苏境内共有高校18所。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国家决定接收所有接受外资津贴的学校,彻底收回了教育主权。一般私立中小学的接办则采取“保护维持,加强领导,逐步改造”的方针,截至1952年底,全省共接办国人自办的私立中学143所。
常州私立崇真小学校幼稚园保育证书(1951)
该校现为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
私立江南大学(1947-1952),是由中国著名的民族资本家荣德生发起创立的一所多学科综合性本科大学,与国立中央大学、私立金陵大学、私立东吴大学并称为解放前或民国“江苏四大高校”。
1950年:
创办工农速成中学
1950年5月,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开门”的方针,苏南行署文教处在无锡创办苏南工农速成中学,这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工农速成中学之一。
一年后教育部正式颁发《工农速成中学暂行实施办法》,随后苏北行署文教处在扬州创办苏北工农速成中学,南京创办了南京工农速成中学,苏州在华东革命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1952年暑期后,又新增了4所。
江苏师范学院附设(苏州)工农速成中学转移证
但实践证明,知识需要积累,不能“速成”。1955年起,工农速成中学一律停止招生,并逐步转为普通中学。
1951年: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1951年9月,周恩来在京津高校教师学习报告会上作《关于知识分子改造问题》的报告,号召知识分子开展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运动。
1952年3月起,全省高校先后分两批开展思想改造运动,90%以上的教职工和80%的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学习。中小学教师的思想改造运动先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这次运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马列主义普及运动。
1952年:
高等学校院系调整
1952年下半年起,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根据华东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方案,参照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经过一年多的调整,我省共设大专院校17所,占全国高校总数(182所)的9.3%。其中综合大学1所、工科院校6所、农林院校3所、医药院校3所、师范院校3所、艺术院校1所,布局不合理的状况有所改变。
南京农学院校徽 现为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1953)
私立东吴大学法学院学生证(1950)
南京市师范学校学生手册(1952)
江苏医学院学生证 (1952)
南京农学院旁听证(1957)
江苏省松江专区
1955年师范学校完全中学联合招生准考证
南京大学选课表 (1951)
但是院系调整采取全国一刀切的办学模式,出现了理工分割、文理分家的现象,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走了一段弯路。
1953年:
首次创办重点中学
1953年6月,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在全国各省市办好重点中学194所,占全国中学总数的4.4%。
当年9月19日,省教育厅发出《关于有重点地首先办好一批重点中学和师范学校的通知》,要求地方从师资水平较高、领导力量较强、办学条件较好、业绩优良的学校中评选出一批重点中学。
经教育部批准,全省评选出重点中学14所,它们是:南京师院附中、南京一中、南京五中、南京第一女子中学、苏州高级中学、淮阴中学、盐城中学、扬州中学、南通中学、镇江中学、常州中学、淞江中学、无锡一中、徐州一中。
1954年:
学习苏联教育经验
学习苏联教育经验是新中国教育事业奠基阶段的重大举措,江苏教育界也积极投入到这股全面、系统地学习苏联教育理论、教育制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热潮之中。
江苏、南京中苏友好协会、南京人民广播电台
俄语广播学校小组长学习班上课证
50年代年画缩样《我们也要学习苏联经验》
1954年11月,省教育厅建立学习室,指导全省教师学习苏联教育理论。学校管理体制也全盘仿照苏联,对各级学校都采取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均由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领导。
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加快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生搬硬套、结合中国国情不够的问题。
1955—1956年:
大力扫除文盲
1949年,江苏人口约3500万,其中文盲占80%以上。新中国成立后,扫除文盲成了江苏成人教育的重点。
初期各地借鉴解放区的做法,采取“冬学”和 “农村俱乐部”等形式,在城镇、农村逐步开办农民业余学校,开展扫盲工作。
扫盲识字课本
1955年2月1日,江苏省扫盲干部大会在南京召开。同年10月,省教育厅和团省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把识字教育列入农业合作化运动,计划在5年内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1956年2月1日,省教育厅和团省委又联合召开了有千余人参加的扫盲干部大会,成立了省扫盲协会。会后,省教育厅、团省委组织了由5029人组成的扫盲工作团,分9个大队到各地组织开展扫盲工作。这一年,全省80%的县、市成立了扫盲协会,当年农民文盲的入学人数为733万,56万人脱盲。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