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高考生今天,学校校长巫灿烨为同学们讲述她的南师故事。
5月8日起,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联合扬子晚报招考部落推出重磅策划《@高考生,你家书记校长喊你上南师》视频及系列独家深度访谈,由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成斌携手南京师范大学知名校友、18位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组成“超强天团”,为考生带来权威报考指南。这些从南师校园走出的教育领航者,正将南师大的文化基因播撒在江苏教育的沃土上。
@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高考生今天,学校校长巫灿烨为同学们讲述她的南师故事。
1. 您当初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报考的南师大?学了什么专业?
答:回想起来,我填报高考志愿的过程充满着“偶然”和“必然”。我是在2001年参加的高考,那时候的志愿填报是在高考之前进行的。当时,我们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对于未来将要选择的大学和专业,了解确实有限。
我的两位高中老师蒋宇清和朱丽强,对我的大学志愿填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位老师都毕业于南师大,并以卓越的教学能力和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我心中种下了求学南师大的种子。
在我填报志愿的关键时刻,蒋宇清老师提供了极具前瞻性的建议:“虽然我毕业于南师大化科院,是教化学的,但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春天,你可以考虑南师大生科院。”这份来自化学老师的“跨界”推荐,让我对生命科学领域产生了遐想。
然而,那时的我,对数学有着更为炽热的情感。我的数学老师朱丽强是南师大数科院的校友,在大学期间连续荣获“朱敬文奖学金”。作为他的第一届学生,我见证了他在讲台上挥洒自如的风采,也在心中积蓄了对数学学科的无限热爱。
最终,在填报专业志愿时,我将数学与计算科学(师范)列为首选。遗憾的是,高考数学科目的发挥并未如我所愿,最终,我被调剂到了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
2. 回想在南师大的求学岁月,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答:南师大的四年本科生活,是一段充满欢笑与探索的美好旅程。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植物学课程中的“野外实习”。在解凯彬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我们一行人踏上了前往安徽黄山的奇妙旅程,进行了一周的实地学习。
记得我们乘坐着慢悠悠的绿皮火车,从南京颠簸了一夜才抵达黄山。每天,我们都满怀好奇深入山林,辨认各种植物,学习它们的分类知识。解凯彬老师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成为了我们心中的“活字典”,似乎没有他解答不了的问题,他的博学多才让我们深感敬佩。
此外,动物学实验课也是一段难忘的经历。起初,面对实验台上的蟾蜍,我内心是抗拒的,连碰都不敢碰一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位姓戴(具体名字已模糊)的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逐渐克服了恐惧。逐渐的,当戴老师背着满满一麻袋蟾蜍走进教室时,我已经能够从容不迫地作为小组代表,挑选一只瘦小的蟾蜍来进行实验,操作手法也愈发娴熟。
丰富多彩的课程和学术型教师的风采,成为了南师大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它们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为我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优秀课程和卓越教师应有的风范。
3. 如果给学生们推荐一个报考南师大的理由,您会怎么推荐?
答:在南师,你将有机会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我深感这所学校的独特魅力与卓越价值。我推荐南师大,不仅因为它在学术能力培养上的精益求精,更因为它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切关怀。无论你是怀揣教育梦想的师范专业学子,还是渴望在创新实践中展翅高飞的非师范专业同学,南师大都能为你提供一个广阔无垠的平台,带来丰富多样的资源。
4. 宝藏南师,您有没有推荐的“打卡点”。
答:我特别推荐南师大随园校区100号楼旁边的两棵银杏树,它们是校园里的“璀璨明珠”。秋天,树叶变黄,银杏树与周围的古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绝美画卷,这正是“东方最美丽的校园”里不可或缺的标志性景致。漫步于此,你会不由自主沉醉于这份宁静与美好,仿佛时间都为之停留。
5.给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有什么样的建议?
答:作为一位已经走过大学岁月的南师大校友,同时也是一名来自省高品质高中的一线教师,我有这样几点体会想和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同学们分享。
首先,学业为重,这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无论你选择什么专业,深入钻研,扎实掌握专业知识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求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分数,更是为了自我成长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学业为重的同时,也要注重能力培养。大学是一个多元的平台,除了专业知识,你还需要培养自己沟通、团队协作、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将个人所学与时代所需相结合。
今天我们已经走进更加智能化的时代,科技的发展必将深刻地改变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沟通始终是无法替代的。希望你们在大学期间更多地关注“真实的世界”,增强AI时代软技能。学会科学方法论,掌握批判性思维,将AI带来的“时代挑战”转化为“成长机遇”。
最后,我期待并坚信,南师大这片充满活力与智慧的沃土,不仅能成为你们成长的起点,更能成为你们展翅高飞、实现梦想的广阔天空。预祝所有考生2025高考顺利,梦想成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王赟
少年志编辑 刘梦琦
校对 陶善工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