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省委书记信长星主持召开高校院所座谈会,围绕“坚持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
3月27日,省委书记信长星主持召开高校院所座谈会,围绕“坚持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
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黄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刘韵洁,苏州大学党委书记张晓宏,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宋学锋,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中电科二十八所党委书记毛永庆,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党委书记邓强,苏州实验室副主任景震强,太湖实验室副主任吴文伟先后发言。大家聚焦科技创新前沿、着眼江苏发展实际、结合所在单位工作,就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创新学生培养与新质生产力培育深度融合机制、形成战略科学家梯队、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打造“顶尖创新链”、挖掘数据要素潜能、“团队控股”建设专业研究院、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协同开展船舶工业科技创新等提出建议。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介绍全省科技系统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新情况。
现场气氛热烈,探讨深入。信长星边听边记,不时与大家互动交流。他说,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重大要求。开展集中调研、举行座谈会,就是要集思广益,把江苏具备的条件和能力研究透,把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方式理清楚。各位专家学者视野开阔、思考深入,提出的意见建议既紧扣实际、又着眼未来,让我们深受启发。省有关部门要认真梳理研究,吸收到正在制定的政策措施中。
信长星指出,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江苏要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就必须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根本,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高校院所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希望大家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引领创新上当先锋,在技术攻坚上打头阵,创造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要把握“因地制宜”这一重要方法论,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发挥各类高校院所的优势和强项,用好用足科研条件,把产业的真难题、技术的真需求与创新的真成果有效对接,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具决定性的力量,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构建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人才支撑。我们将继续做好服务、提供保障,为高校院所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省领导储永宏、胡广杰、赵岩参加座谈会。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伟/文 吴胜/摄)
编辑:王筱
审核:崔婕 王素娟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