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县区教育和体育部门积极推动体教融合,优化环境,精准施策,健全文教融合工作体系,打造阳光体育、健康第一的教育环境。"
12月4日,省教育厅在宿迁举行“教育强国建设江苏在行动”主题新闻发布会(宿迁专场)。发布会上,宿迁市有关部门和县(市、区)教育局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中新社记者):据了解,宿迁市县区教育和体育部门是合并设置的,作为市级体育部门在推动体教融合工作开展,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特别是体育大课间活动方面都有哪些做法?
答(宿迁市体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王艳):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尤其是青少年体质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正如您所说,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宿迁新实践中,我们立足于增强青少年体质这一核心目标,以体教融合为抓手,充分发挥县区教育体育是一家的体制优势,市级层面加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县区校各层面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阳光体育、活力校园的健康形象通过体育大课间舞台得到了精彩绽放。相关工作在刚刚倪局长的讲话中都有所涉及,借此机会,我再把我们和教育部门共同在推动体教融合工作中的一些具有宿迁标识的特色做法再简单的点一点,方便大家在接下来的采访观摩中去对照印证。
一、高位推动,优化体教融合发展环境。比如在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中,宿迁高位推动,提级落实,在体育、教育联合调研基础上,针对基层普遍反映的师资保障、畅通运动员入学升学渠道等堵点难点问题解决,联合人社部门共同会签文件,印发《宿迁市体教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升行动、体育后备人才精英培养行动、体育师资保障提质行动、体教融合机制创新行动四大行动,青少年体育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精准施策,健全体教融合工作体系。树立“终身体育”、阳光体育、“健康第一”的工作理念,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精选快乐田径、小篮球、跳绳等项目做好面上推广普及。通过“奔跑吧·少年”等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更多孩子跑起来、跳起来、动起来。近三年来,每年开展60余场“奔跑吧·少年”系列活动,涉及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羽毛球、表演、空手道、跆拳道、亲子跑等多个体育项目,年平均累计参与系列活动人数约6万人。鼓励各县区结合自身实际,承接“5621”项目布局、“名校办名队”等工作。目前全市413所中小学中,纳入“5621”特色项目的学校187所,占比超过45%。一体化构建市、县(区)、校三级体育竞赛体系和选拔性竞赛制度。今年我们和市教育局共同组织近20项次市级青少年竞赛。形成了市级层面四年一届的市运会青少年部竞赛、每年一届的“市长杯”(篮排足)三大球联赛、市级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等竞赛制度。县(区)级每年举办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5621”布局项目单项比赛和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学校每年举办运动会或体育节,组建体育社团和俱乐部,广泛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体育锻炼与活动比赛,满足广大学生的体育文化需求。
三、创新机制,丰富体教融合服务供给。实施青少年脊柱侧弯关爱行动。以青少年体质健康为切入点,聚焦“脊柱侧弯”“小胖墩”“小眼镜”等青少年体质普遍存在的问题,广泛开展青少年科学健身普及和健康干预工作。其中青少年脊柱健康提升是我市2022年度和2023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市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任务清单项目。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关注和支持下,我市开展青少年脊柱健康提升行动已经实现筛查、评估、干预、矫正、科普、研究、推广,形成完整闭环,该模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体质,宿迁会持续加“宿”度,快奔跑。
问(新华社记者):宿城区在引导中小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进阳光,让学生“动”起来,让校园“活”起来有哪些特色做法?
答(宿迁市宿城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区体育局局长 卓成金):近年来,宿迁市宿城区教育局坚持“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为抓手,先后成功创建全国体育示范学校1所,国家级校园足球、篮球特色学校20所,省、市级体育特色学校15所,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力的校园氛围。
一是坚持全员参与,体育课程开足开齐。严格落实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积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质量提升行动,努力构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样态。全区域、全学段组织参加阳光体育大课间、“体艺2+1”等活动,已初步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的“层级式、全覆盖”的学校体育工作格局。在全市率先试点实施2024年秋季学期全面推行实施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
二是坚持兴趣引导,体育社团亮点纷呈。全区成立各类校园体育俱乐部197个,扎实推动三大球、田径、围棋、轮滑等“5621”项目布局,将艺术、体育、特色创建融为一体,寓教于乐。根据办学特色和区域特点,各校按照“1+X”模式推进阳光大课间,“1”为片区特色,“X”为学校特色,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如今,抖空竹、花式跳绳、手语操、莲湘舞等“创新版”特色大课间运动项目比比皆是,大课间活动呈现“百花齐放”的新局面,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切实做到真流汗、真运动、真健康、真阳光。
三是坚持完善赛事,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不断丰富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各校每学年定期开展1次以上综合性运动会,积极开展校际间篮球、足球、排球邀请赛,区教育局每年定期开展“区长杯”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等项目比赛,逐步形成了“校级、区域、区级”三级青少年赛事体系,进一步拓宽青少年参赛覆盖面,为选拔优秀体育人才提供重要支撑。成功承办“奔跑吧·少年”青少年春季体育活动周江苏站启动仪式;南师附中宿迁分校城北路校区入选国家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问(《江苏教育报》记者):“双减”政策实施后,很多学校都设计了各式各样的体育项目,请问经开区在丰富校园体育活动方面有哪些好的举措?
答(宿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党委书记、教育工作办公室主任 杜利强):近年来,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坚持将体育特色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任务,积极推进传统体育、竞技体育进校园,让孩子们在运动中快乐成长。
一是在体育项目上做精做特。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建立“1+1+N”学校特色办学模式,即每个学校着力打造1个体育特色项目、1个艺术特色项目和N个特色社团。近年来,我区成功创建省、市级以上体育特色学校6所,三棵树小学获评“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先后获得“禄劝杯”全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冠军、江苏省青少年足球精英联赛铜牌、市长杯冠军等80余项荣誉。今年4月份,我区举办了第二届“新幼杯”幼儿体适能邀请赛,现场直播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是在体育活动上多元多彩。大力实施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推进青少年体育“活力包”工程,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运动不少于2小时。“活力包”分为“自选包”和“必修包”,学生可以在学校的篮球、太极拳、轮滑、摔跤、拳击、击剑等体育社团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回家后,体育老师也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体育技能、体育游戏等“必修包”。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挥洒汗水、享受乐趣、磨炼意志、增强体质。如今,学校的体育社团数量还在不断地增加。
三是在队伍保障上配优配强。目前,全区共配备体育专职体育教师112名。为了响应江苏省每天一节体育课要求,切实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仅2024年,我区就聘任了体育教师、优秀教练员38名,设置“教练员岗位”,引进奥运冠军、足球俱乐部退役运动员等到我区相关体育俱乐部任教或指导孩子们业余训练,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我们也在积极与市体育局对接,争取更多的专业运动员到我区学校任教。
目前,我区所有中小学均建设了高标准的室内体育馆和标准的运动场,体育设施设备齐全,体育社团蓬勃开展,体育特色项目各具特色,体育人才不断涌现,仅2024年就有1000余人次学生在区级以上体育竞赛中获奖。我区学校体育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师生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来源:宿迁市教育局
编辑:王筱
审核:范文 许南欣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