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回信温暖人心,激励青年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江苏每年向西部地区选派大量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在我省教育系统引起热烈反响——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温暖人心、催人奋进,在我省广大青年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牢记殷殷嘱托,厚植家国情怀,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坚定理想信念 响应时代号召
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强调:“这些年,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到西部、到乡村、到基层志愿服务,无私奉献,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勉励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党有号召,青年有行动。多年来,一批又一批江苏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奉献初心,选择到西部、到乡村、到基层志愿服务,为当地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自2003年实施以来,全省累计向西部省份选派8647名大学生志愿者;2025年,江苏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数量、参与高校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自2005年起,江苏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为全省基层选派18741名大学生志愿者;近5年来,超过60%的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留在基层干事创业。
“总书记饱含深情的回信令我倍感振奋,在内蒙古自治区支教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江苏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梁采莹曾两次踏上支教征程,远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第四中学支教。教室里与学生共话“青年担当”时的炽热目光,牧区家访时触摸到的乡村振兴坚实印记,国门下与戍边青年共叙家国情怀时的澎湃心绪都令她难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将扛起青年责任担当,继续当好一颗扎根西部教育的‘胡杨种子’,引领更多当地孩子读懂脚下的土地、肩头的责任和心中的信仰。”梁采莹说。
“走进祖国西部大地,我更加深刻认识到‘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重要意义。回想起支教这一年,是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一年,也是青春精彩绽放的一年。祖国以绿水青山养育我,我愿将我的青春献给祖国山河。”南京林业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贵州分队队长、理学院应用统计专业2024级硕士研究生刘钦宇表示,未来将以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继续秉持志愿服务初心使命,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总书记的回信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青春在边疆发光发热的航程。‘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了我心中最坚定的信念。”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孙齐悦是该校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之一,即将和同伴们共同奔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开启为期一年的支教时光。“我将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以扎实的作风、真诚的情怀,耐心教书育人、深入服务乡村,用青春时光书写无悔答卷。”孙齐悦说。
扎根基层一线 淬炼过硬本领
基层是磨砺青年最好的训练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们“响应党的号召到西部边疆地区教书育人,在促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兴边富民和稳边固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自身也得到历练和成长”。
我省广大青年志愿者充分施展才华抱负,在西部地区以及全国各地的乡村振兴、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基层治理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历练成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
在新疆克州阿合奇县马场,毕业于江苏海洋大学的周孛用心推进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当我们顶着烈日在戈壁滩上开展科技助农、在村委会夜校教村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议事小院调解邻里纠纷时,当我们带着惠民政策翻越海拔3500米的达坂时,当我们握着粉笔教会阿图什市哈拉峻乡孩子们写下‘祖国’,用知识为他们推开认识世界的窗户时,我渐渐‘读懂’了这片土地的心跳,也明确了作为一名南疆基层干部的职责与使命。”周孛动情地说。
作为一名正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山区支教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南京中医药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施佩辰站上苗岭侗乡的村小讲台,望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眸时,深感教育振兴对民族地区发展意义重大。支教团成员走村寨、访农户,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又通过科普中医药知识播撒希望,在义诊实践中坚定信念。这份扎根基层的坚守,既是对“强国有我”誓言的践行,更是新时代青年成长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注脚。
怀揣着将青春理想融入时代使命的热忱,无锡学院2024届毕业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李逾前踏上西行的列车。“在住建局的岗位上,我既是建设者更是学习者:同事们的奉献精神,农牧民对美好生活的质朴向往,都在重塑着我的价值坐标。当亲手参与设计的文化广场亮起璀璨灯光,当耗时3个月协调解决的供水工程涌出清泉,这些扎根大地的获得感,远比任何荣誉更令人振奋”。
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的志愿者,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23届毕业生曾锦平表示,在参与筹备盐南青商会的过程中,企业家们把个人发展融入区域经济建设,这种“深耕实业报桑梓”的赤子情怀令人动容。“未来,我将结合自身新媒体专业优势,开展好‘青商助农’系列活动,把家乡的非遗特产、风土人情带到大众的视野当中,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中挺膺担当”。
立足专业实际 贡献青春力量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要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既为青年施展才华、展示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我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继续发扬志愿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2024年全国大学生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活动志愿者、淮阴师范学院202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吴嘉玲表示,自己将立足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等多项志愿行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南京艺术学院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叶之韵曾在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度过3年支教时光。面对当地城乡教育资源差异大和学生基础薄弱等困难时,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艺术的向往,始终是她前行的动力。“我负责高一年级音乐课与校合唱团排练,带领学生通过红色歌曲演绎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这些实践让我明白,支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火种的点燃。未来,我将继续发挥专业所长,用音乐滋养学生心灵,助力当地孩子更好成长。”叶之韵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将专业知识与乡土实践结合起来,才是青春最好的答卷。”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人文学部学生尤瑞说,“我深知基层工作充满挑战,面对城乡差距,我会用耐心化解矛盾;遇到技术难题,我会用学习来填补空白。我要向村民学智慧,用实践求真知,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泥土芬芳中书写出切切实实的价值。”
“总书记的回信让我更加笃定:服务乡村不仅是个人选择,更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苏州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2024届毕业生贾莲表示,自己将始终牢记嘱托,利用专业优势,结合当地实际,深度参与农村产业转型和数字化农业建设。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用专业所学为乡村经济注入更多活力,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把乡村振兴的论文写在希望的田野上。
江苏科技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李金澄说:“作为一名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我将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在科研中锤打,在实践中磨炼,力争在兴船报国、向海图强的征程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
来源:江苏教育报
编辑:王筱
审核:范文 许南欣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