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来到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以《我与唐诗宋词》为题,为高二年级师生开设讲座。莫教授从个人际遇、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承三个方面,生动讲...
5月12日,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来到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以《我与唐诗宋词》为题,为高二年级师生开设讲座。莫教授从个人际遇、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承三个方面,生动讲述了唐诗宋词与自己人生的深刻关联。
莫砺锋教授表示,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与价值追求,至今仍能跨越时空打动人心,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自我。他回顾了中学时期的求学经历和最初的专业选择,感叹时代洪流等客观因素对个体命运影响的同时,强调个人价值追求的重要性。回忆知青岁月,栖身茅屋,以诗词为精神慰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穿透时空。风雨潇潇的漫长春夜,李后主“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凄婉词句,亦让异乡前途迷茫的莫砺锋生出感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曾给在哈佛大学访学期间倍思亲的他以宽慰。
躬耕、读书、背书、品书……青年时期的经历锤炼了莫砺锋的坚韧品格,也为他日后深耕古典文学埋下种子。谈到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莫砺锋教授认为,“观念文化”承载着先祖的思维方式、价值判断与精神结晶,具有永恒生命力,而“历代典籍”则是“观念文化”的直接载体。
面对满座“05后”,莫砺锋教授循循善诱,他表示,优美的诗歌语言可以在“润物细无声”中塑造人的灵魂,使人产生正面、高雅的价值导向。他希望同学们能够提升阅读古典作品的“自觉性”,不仅为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更为提升人生境界。
这场颇为难得的文化盛宴,同学们听得十分入迷。高二(3)班张韩韵说,“莫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经典诗词不是尘封的文字,而是鲜活的情感载体,承载着古人对世界的认知与关怀,对后世的启迪与思索。“通过莫老师的讲座,我触摸到了中华文明最坚韧的根系——它让迷茫的青春在诗意的栖居中重获定力。当千年诗句叩响年轻的心扉,历史的星空下,永远有我们的青春在共鸣。”高二(4 )班张湘柠说。
通州高级中学党委书记季仲平表示,通州中学一直努力培养“学业拔尖、素养丰富”的优秀学子,积极搭建多元成长平台促成学生全面发展,丰富的校本选修课程和社团活动成为品质办学的内涵表现;包括“书香校园”在内的文化建设,成为学校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浸润书香,生命芬芳”是学校的阅读主张。“在学校举办第十届校园读书节之际,莫老师亲临讲学是学校文化盛事、师生幸事,希望通高学子在先生教诲下更加热爱传统文化,进一步厚植文化自信,让心灵充实而富有光辉。”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对师生生命的滋养作用,大力推进“小文化精构思,大文化高境界”建设。在文化环境布局、学生活动开展等“小文化”育人中,精心构思,课程化实施,营造生态,让师生共同浸润、彼此影响。在校社共建、名家进校、“双高”衔接等“大文化”育人中,突出青春责任、理想重塑、时代融合、生涯教育等价值引领,张洪程等院士专家、成尚荣等教育名家、马玉炜等青年作家先后走进校园。
通讯员 张炜 孙钰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杨甜子
校对 石伟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