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科大学2025下半年博士人才全国巡回招聘会

:2025年09月26日 高校人才网
分享到:

徐州医科大学参加高校人才网2025下半年博士人才全国巡回招聘会,欢迎海内外优秀博士人才报名参会,与徐州医科大学现场交流。

徐州医科大学参加高校人才网2025下半年博士人才全国巡回招聘会,欢迎海内外优秀博士人才报名参会,与徐州医科大学现场交流。

1. 参会场次

9月28日(周日)-成都站(地点: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就业指导中心3楼双选大厅)

2. 报名通道:点击立即报名→

https://www.gaoxiaojob.com/a/1750059487?fromType=1

本次招聘会不收取参会人才任何费用。

3. 入场方式

参会人才现场扫码并出示签到序列号,凭序列号进场。

一、学校简介

徐州医科大学坐落在两汉文化发源地、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自1958年开始医学本科教育,2016年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是一所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医科大学,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学校现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度重视包括博士后在内的各类人才工作,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条件保障。为“建设特色鲜明、国内先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热忱欢迎优秀博士加盟我校!

二、招聘基本条件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表现和学术品德,身心健康,无违法违纪记录;

2.具有博士学位,且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3.既往无博士后退站经历。

三、招聘政策

类别

薪酬福利

薪酬待遇

福利待遇

A类

享受3年年薪30万元(税前)待遇;合作导师另外支付生活津贴每月不低于2000元。

1.在站期间可以申请免费入住人才公寓;

2.符合申报条件的,可以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3.优秀博士后出站后达到我校人才引进条件的,优先聘用。

B类

享受3年年薪24万元(税前)待遇;合作导师另外支付生活津贴每月不低于2000元。

四、博士后招聘专业

序号

合作导师

招聘博士专业(研究方向)

1

曹君利

麻醉学(慢性疼痛的脑机制及疼痛-抑郁共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2

吕凌

外科学(普外科)

3

王文世

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代谢

4

闫居明

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神经生物学

5

郭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病机制研究

6

周春艺

疼痛的中枢调控机制

7

吴坤伟

神经生物学、医学相关专业

8

刘超

神经生物学

9

张红星

疼痛与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全身麻醉的脑机制

10

马钧

神经生物学

11

肖诚

神经生理、神经药理

12

张昊

具有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医学工程、肿瘤生物治疗学或生物信息学相关学科背景

13

曹江

具有生物学、内科学血液病、肿瘤生物治疗学、免疫学或生物信息学相关学科背景

14

宋军

外科学/肿瘤学(结直肠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15

周秀萍

肿瘤生物学

16

袁峰

骨软组织工程与抗衰老机制

17

金培生

整形外科

18

高丰雷

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19

熊小春

药物化学和药理学

20

王政

药学、材料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

21

孙阳

药理学、生物医学、生物治疗、生物材料、

22

果春青

免疫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

23

马波

细胞生物学肿瘤学遗传免疫学生物工程

24

施明

肿瘤学(免疫治疗)

25

葛文杰

肿瘤细胞生物学

26

刘泳

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相关方向

27

王刚

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

28

周芳

慢病管理、高等护理教育

29

韩静

肿瘤照护、慢病管理、心理护理

30

岳明辉

颌面部器官发育

31

袁长永

口腔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干细胞与新型生物材料介导的颌面部软硬组织再生应用与机制研究)

32

燕宪亮

急诊医学、心血管内科学、神经病学

33

胡书群

急诊医学、心血管内科学、神经病学

五、博士后合作导师简介

序号

学院

合作导师

合作导师个人简介

1

麻醉学院

曹君利

曹君利教授入选教育部CJ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主要从事慢性疼痛的脑机制及疼痛-抑郁共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持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省级课题17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Biological Psychiatry、Current Biology、PNAS、Journal of  Neuroscience、Anesthesiology、Pain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论文获得首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的优秀国际学术论文和2017、2019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获批国家专利19项,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在教育教学领域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荣誉。

2

第一临床医学院

吕凌

吕凌,博士,男,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徐州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一层次),国家百千万人才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优青,科技部863青年科学家。现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免疫治疗工程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免疫专刊执行主编、中国免疫学会会刊Cellular&  Molecular  Immunology杂志编委。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医学类榜单。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第五届转化医学奖。获2023年江苏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2023年江苏省医学科技奖,201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一),2017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2017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二)等多项省部级奖项。

3

基础医学院

王文世

王文世,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担任徐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带头人兼病原生物学二级学科带头人、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江苏省免疫与代谢重点实验室主任。在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获博士学位(病毒性肝炎方向),并先后以博士后和  EASL Sheila Sherlock Fellow 身份在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开展肝炎病毒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基础与转化应用研究,包括乙肝病毒(HBV)与丁肝病毒(HDV)共感染、戊肝病毒(HEV)感染的致病机制、病毒生命周期特征、机体免疫应答与炎症发生发展、病毒进化和传播示踪,从宿主免疫与代谢这一创新角度整合计算机筛选分析与体外生物学实验发掘新型抗病毒药物和靶点。先后获得欧洲微生物学会联盟(FEMS)科研基金、欧洲肝病学会Sheila  Sherlock Fellowship等人才项目资助。共发表SCI收录论文>60篇,其中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Hepatology、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Trends in Microbiology、JHEP  Reports、PNAS、Science Signaling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先后获荷兰皇家微生物学会(KNVM)Kiem  Award(医学微生物领域),荷兰消化学会(NVGE)年度最佳科研奖(1st Prize NVGE Gastro-intestinal  Research Award),欧洲肝病学会(EASL)Best Poster Awards,入选荷兰消化学会官方期刊“DDD  NEWS”封面人物,多次获得欧洲肝病学会(EASL)Full Bursary Award。目前担任江苏省医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免疫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江苏省微生物学会理事、徐州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学术任职。

4

基础医学院

闫居明

闫居明教授、江苏特聘教授(特别资助)、博士研究生导师。获得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世界大学排名36)博士学位,长期深耕免疫调控和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团队聚焦肿瘤免疫逃逸机制解析、肝脏疾病免疫代谢调控机制与免疫治疗策略创新,在免疫检查点分子发现、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在Cancer  Discovery(2020)、PNAS(2023)、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2018、2020)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系列原创成果,其中关于MAIT细胞调控肿瘤免疫的研究获《Science》专题评述。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7片,总引逾1700次,H指数18,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7项。主持国家级、省级及校级科研项目8项。中国免疫学会会员、江苏省免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免疫学会理事会理事、江苏省免疫与代谢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免疫学会会员。担任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期刊编委和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等期刊编辑。研究组现有讲师3名,全职博士后2名(即将出站,其中一名博士后的研究课题成果以第一作者投稿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即将被接收),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9名。课题组依托临床样本多组学分析体系及基因工程小鼠模型,重点开展:(1)肿瘤微环境内肿瘤-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互作的分子调控网络解析(2)免疫抑制性巨噬细胞调控肿瘤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3)神经递质受体介导的免疫代谢重编程与肿瘤进展(4)肝脏免疫微环境代谢调控与疾病转归机制

5

基础医学院

郭峰

郭峰,教授、江苏省“双创博士”、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免疫学会免疫与代谢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博士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于美国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进行博士后训练并晋升为研究科学家。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共计引用过万次。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eBiomedicine,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Critical Care Medicine,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Cell Molecular Biology,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等期刊上发表论文。【研究方向】主要围绕呼吸道病毒感染及慢性肺部疾病的致病机理进行研究。研究方向包括:(1)探索天然免疫通路失衡导致细胞死亡及组织损伤的机理。(2)从基因转录、蛋白修饰等方面探索重要的慢性肺部疾病易感基因的致病机理。

6

麻醉学院

周春艺

周春艺,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慢性疼痛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多项。近五年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Nat  Commun、PNAS、Plos Biology、Cell Reports、J  Neurosci、Pain等JCR一区发表论文10余篇,获2023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7

麻醉学院

吴坤伟

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PI,江苏特聘教授,博导,研究方向:焦虑症、PTSD发病机制与治疗;麻醉调控生理功能机制。在Science,  Cell, Neuron, Plos biology, Cell reports等杂志发表论文24篇。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

8

麻醉学院

刘超

刘超,博士,江苏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2018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9年全职回国到麻醉学重点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疼痛的分子机制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疼痛生物学机制研究组组长,入选2019年江苏特聘教授,2020年双创团队骨干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课题组目前在研经费280万,近五年累计科研经费440万。研究工作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Acta  Pysiologica、JBC、Ageing Research Reviews等杂志。

9

麻醉学院

张红星

张红星,医学博士、教授、博导、博士后导师,   “CJ学者奖励计划”青年CJ学者(双聘期)、江苏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从事“疼痛与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和“全麻药物的脑机制”的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Biological Psychiatry》《Pharmacological  Research》《Journal of  Neuroscience》《Anesthesiology》等杂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级项目7项,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担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围术期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理事、中国药学会麻醉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麻醉与脑功能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麻醉生理与生命科学学组青年委员、江苏省神经科学学会理事、江苏省疼痛学会青年委员、《Anesthesiology  and Perioperative Science》编委、《Journal of Anesthesia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编委、《Frontiers in Pain Research》Associate  Editor、《Brain-X》杂志青年编委、《Anesthesiology》杂志中文版青年编委、《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青年编委等学术职务。

10

麻醉学院

马钧

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海外)入选者,江苏特聘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随后分别在中国医科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从事博士后工作。2023年起任职于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情绪与精神疾病神经机制研究,在Nature  Neuroscience、Molecular Psychiatr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原创性论文。

11

麻醉学院

肖诚

肖诚,医学博士,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特聘教授。长期从事基底神经节和基底前脑调控疼痛和情绪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探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负性情绪共病、帕金森病非运动障碍症状的干预靶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Michael  J Fox Foundation项目1项。在Neuron、Nat Commun、PNAS、PLOS Biol、Cell Rep、J  Neurosci等SCI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现任江苏省神经科学学会理事,江苏省生理科学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麻醉药品专委会委员。

12

第一临床医学院

张昊

张昊,男,博士、胸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徐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AKH医院Postdoctoral  clinical  fellow。兼任世界肺癌协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纵隔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防筛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胸外科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医学机器人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务委员等。主要方向为肺癌、肺纤维化、肺损伤的临床及应用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骨干、主持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白求恩基金会卓越外科重点项目1项、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等10余项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经费1000万以上),在Eur  Respir J、Redox Biology、Cell Reports、Ebiomedicine、Int J Surg等通讯/第一发表SCI  47 篇(IF10 以上10 篇),授权专利4 项,主编/副主编专著3部,列2022  年胸外科学术活跃榜全国第四,获评第四届金山茶花人民好医生(肺癌领域,全国8人、江苏省唯一)。开展全球领先技术3项、省及区域新技术11项,牵头1项、参编10项国内/国际指南、专家共识,牵头3项、参与17项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带领科室居地级市专科排行全国第二,在多发肺结节和局部晚期肺癌的诊疗决策和全程管理上国内领先。

13

第一临床医学院

曹江

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徐医附院教育处处长,徐医附院血液科白血病诊疗中心、CAR-T治疗中心副主任。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研究与治疗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异质性与个体化治疗专委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CAR-T细胞与免疫治疗委员会副主委,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白血病及MDS专委会常务委员。主要从事血液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作为主持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其中1项原创探索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6项(其中省重点研发计划2项),市厅级课题5项,经费共1000万以上。先后被评为省“科教强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徐州市医学领军人才。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Lancet  Haematology》、《Leukemia》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45分。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等奖、江苏医学科技二等奖、三等奖、徐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徐州市十大青年科技奖各1项,徐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4项。

14

第一临床医学院

宋军

宋军,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胃肠外科医、教、研工作。现任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消化病研究中心副主任。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及市厅级课题15项;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Molecular  cancer(2021, 2022, 2024)、Autophagy(2025)、 Angiogenesis(2022)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2020, 2025)、Cell Death  & Disease(2021, 2023),  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余篇,总影响因子200余分,其中一区文章12篇;参编论著2部;作为第一负责人获省、市新技术引进奖或市科技进步奖9项。获江苏省“333工程”人才(二层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B类)、江苏省卫生高层次“六个一工程”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人才、徐州市医学领军人才等称号。担任江苏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江苏省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肝转移学组副组长、江苏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江苏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腹膜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专委会委员、徐州市医学会普外专委会主任委员、徐州市普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编委、徐州医科大学学报编委。

15

第一临床医学院

周秀萍

周秀萍,女,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基础研究与转化组会委员、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神经肿瘤分会委员。主要从事脑胶质瘤分子机制与靶向治疗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  项,目前在研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期刊PNAS,Neuro-Oncol,J Exp Clin Cancer Res,Cancer  Immunol  Res等发表高质量SCI论文4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5.9。研究工作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江苏省医学引进新技术奖二等奖、徐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培养硕、博士研究生50余名,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与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为社会输送了一批优秀的临床与科研复合型医学人才。

16

第一临床医学院

袁峰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骨科主任,兼脊柱外科主任,徐州医科大学临床研究院院长,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骨与关节微创与数字智能临床诊疗技术培训专家。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微创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脊柱功能重建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眩晕专委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伤康复专委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装备发展促进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骨与关节病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康复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康复专委会副主委,颈椎学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脊柱外科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委员,徐州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委,徐州市骨科质控中心主任委员等。

17

第一临床医学院

金培生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江苏省“科教兴卫”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333 工程”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8

药学院

高丰雷

高丰雷,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一直从事多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与  DNA 技术在肿瘤等疾病诊疗中应用的研究。在该研究领  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取得了多项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H因子为:35)。近五年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ACS  Nano、Biomaterials、Anal.  Chem.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60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励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等基金9项,目前在研科研经费350万。

19

药学院

熊小春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2015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药物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16年至2021年在美国犹他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2年3月至今在徐州医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并于2022年入选江苏特聘教授。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JMC和APS等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

20

药学院

王政

王政,2015-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攻读博士;2018-2020年在日本川崎产业振兴研究所纳米医学创新中心Kazunori   Kataoka团队担任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博士后研究员;2021-2024年通过中国百人计划引进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担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25年通过徐州医科大学D类高层次人才计划引进加盟药学院。申请人主要从事生物材料在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研究,在工程化细胞膜仿生材料的构建、免疫药物的靶向递送、肿瘤衰老微环的调控以及肿瘤联合治疗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相关工作以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Advanced Science”、  “Biomaterials”和“Nano  Today”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篇(14篇IF>10),已授权5项目发明专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苏州市基础研究试点项目。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高层次人才计划。

21

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学院

孙阳

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特聘医学专家,江苏省卫生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江苏省细胞治疗重点产业学院副主任。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2012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2年-2021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和妇女医院/麻省总医院分别担任博士后和讲师等职务,从事肿瘤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等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  Stem Cell、 Nature Communications、eLif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Cell Research、Science  Signaling等著名期刊上,总计他引大于2500次。获美国、欧洲/日本及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共计3项,美国小分子药物发明专利(PCT)2项(已转让)。Nature  Communications、eLife、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等杂志审稿人。团队成员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教育厅高校项目3项,江苏省卫健委项目1项,徐州医科大学科研项目2项,人才项目4项。团队主要成员:讲师2名,科研助理2名,研究生在读9名。研究方向:1)探索蛋白质脂酰化修饰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与小分子靶向药物研发策略;2)探索细胞新型免疫原性死亡的机制与小分子靶向药物研发;3)环状RNA方法优化与治疗策略。

22

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学院

果春青

果春青,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5年在美国Roswell  Park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和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Massey Cancer Center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至2023年在美国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Massey Cancer Center先后任讲师,助理教授。长期从事肿瘤免疫学研究,在PNAS, Hepat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Cancer Research和Annals of Rheumatic  Diseases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成果被引用近3000次。在美国工作期间承担及参与American Cancer  Society,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多项重大课题。2023年入选江苏省特聘教授,加入徐州医科大学肿瘤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建立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组。目前课题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特聘教授人才项目和徐州医科大学优秀人才启动项目的支持。目前研究方向:(1)肿瘤微环境中影响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交叉递呈肿瘤抗原的机制研究;(2)树突状细胞作为肿瘤疫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3)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探索优化肿瘤TCR-T和CAR-T疗法。

23

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学院

马波

马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硕士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后进入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晋升为研究员。2019年入职徐州医科大学,建立器官芯片与肿瘤转移研究组。2020年入选“江苏特聘教授”、“江苏双创人才”,  并作为核心成员获评省“双创团队”和省卫健委“创新团队”。以肿瘤转移研究模型和机制为主要研究方向。近年在Nature  Immunology、Hepatology、Seminars in Cancer Biology、Oncogene、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JBC等期刊累计发表SCI论文27篇。主持国自然面上项目一项、省高校基础研究重大项目一项、省研究生教改课题

24

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学院

施明

施明,博士、教授、博导。获评徐州医科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2024年获202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三)。指导学生获得2021年度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24年度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江苏大学生创新大赛一等奖。   目前主要开展CAR-T细胞研发与临床转化,与临床科室密切合作完成800余例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发双特异性CAR-T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等患者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J  Clin Oncol、Lancet Haematol、Nat Commun、Am J Hematol、J Immunother  Cancer等学术期刊,被央视国际频道和江苏卫视等主流媒体报道。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现担任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细胞治疗药物研究所执行所长,肿瘤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执行主任,江苏省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

25

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学院

葛文杰

葛文杰,男,博士,教授,博导,课题组长(PI)。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优青”、江苏省双创人才、徐州医科大学“C类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2018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胡颖教授课题组取得博士学位;2018-2022,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Markus   Stoffel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2年12月入职我校肿瘤生物治疗研究所,主要研究肿瘤细胞应激与稳态维持分子机制,并积极将有关发现从实验室向临床应用转化。相关代表作发表于Cancer  Cell (feature article),Gastroenterology (issue highlight),Angew Chem  Int.Ed.(hot paper)等Nature  Index期刊。目前任徐州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6

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学院

刘泳

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研究方向:(1) 肿瘤代谢组对蛋白质组的反馈调控:关注新型非乙酰-酰化修饰(Non-acetyl Acylation)的鉴定和功能探索;(2) 线粒体生物学:研究线粒体感应细胞代谢和氧化应激,从而介导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的分子机器;(3) 免疫细胞治疗增效药物开发:聚焦肝癌CART治疗体系,开展靶向肝癌微环境的小分子免疫增效药物筛选,以期建立和完善临床可行的肝癌CART干预策略,同时发现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新型调控机制。

27

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学院

王刚

王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徐州医科大学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学院副院长。从事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相关研究十余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10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dv  Mater、Dev Cell、Am J  Hematol等杂志发表论文30篇;申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28项,已授权18项;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11,2024)、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9,2022)、江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9,2021)和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银奖等科技奖励6项。

28

护理学院

周芳

    周芳,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护理学院院长,国家一流本科护理学专业负责人、江苏省一级学科 “护理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江苏省 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近五年主持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子课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编、副主编教材6部,专著2部,获得各级各类奖项10余次。    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认证专家。中华护理学会高等护理教育专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副秘书长。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麻醉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基层健康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江苏省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护理高等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徐州市护理学会常务理事。《Biological  Research for Nurs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中华医学教育》、《中华现代护理杂志》、《护士进修杂志》、《国际麻醉与复苏杂志》编委及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初审专家。

29

护理学院

韩静

    博士、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徐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徐医附院护理部副主任。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英国卡迪夫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催眠治疗师;ACT初级及高级班学员;江苏“中德班”模式精神分析连续系统培训高级班学员江苏省健康照护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精神卫生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徐州市心理卫生协会睡眠专委会委员、徐州市心理卫生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徐州医科大学学报》、《现代医药卫生》青年编委,担任《Pscho-Oncology》、《Nursing  Open》、《European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等多个SCI期刊同行评审人。    研究方向为肿瘤心理社会康复、心理护理、护理教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卫健委课题1项,省市级课题2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20篇。参编教材6部。

30

口腔医学院

岳明辉

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随后在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于2021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副研究员。2021年底入职徐州医科大学,2022年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近年来共发表SCI论文十篇,累计影响因子70分。目前主持课题3项,经费累计95万元。主要研究方向为:哺乳动物胚胎颌面部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

31

附属口腔医院

袁长永

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院长、徐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担任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整形美容协会口腔颌面整形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等杂志审稿专家。江苏省第五期和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高层次卫生人才“六个一工程”拔尖人才。拥有专利9项,获批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76篇,其中SCI论文35篇,最高影响因子24.5分。

32

第二临床医学院

燕宪亮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导、徐医附院副院长、急诊医学科学科带头人。中国卒中学会急救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医疗学组委员;江苏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江苏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兼复苏学组组长;江苏省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候任会长;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省“六个一工程”卫生系统拔尖人才、徐州市医学领军人才等。担任《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委、《中华急诊医学杂志》通讯编委、《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徐州医科大学学报》《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编委。主持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子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4项,参与国际多中心科研课题2项,获省市级科研奖励10多项,发表英文SCI收录及北大核心论文40余篇、专著10部,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

33

第二临床医学院

胡书群

三级教授、急诊医学实验室主任、病理生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审评委。曾作为访问学者和博士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医学部(UTMB)学习。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获徐州医科大学“振兴计划”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优秀研究生导师”、徐州医科大学“优秀带教教师”等称号。长期从事心脑缺血性疾病的分子机理及防治研究工作,已在J  Biom Chem、Free Radic Biol Med等杂志发表英文SCI  收录论文5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政府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项目、江苏省政府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江苏省卫健委重大项目、徐州市政府自然科学及社会发展基金重大项目等近20项课题。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基础研究)三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等10多项奖励。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现为中国医学救援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委会委员,美国心脏病学会(AHA)、中风学会(ASA)会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会员。

[我要纠错]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徐州医科大学 博士后招聘 征集医学人才 麻醉学 生物学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徐州医科大学2025下半年博士人才全国巡回招聘会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