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秦东门大街669号,于1986年建院,2019年迁入现址,是一所集医疗、保健、预防、康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医院是江苏省医院协会妇幼保健院分...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秦东门大街669号,于1986年建院,2019年迁入现址,是一所集医疗、保健、预防、康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医院是江苏省医院协会妇幼保健院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医院、上海红房子妇产科医院技术指导单位、上海市儿童医院友好合作单位、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集团成员单位、南京市儿童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集团牵头单位。
一、医院简介
医院规模
医院占地面积139.6亩,一期总建筑面积约92,720.3平方米,现有编制床位938张。医院现有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1个,江苏省妇幼健康重点学科(含建设单位)4个,学科获批数全省第三,苏北第一。连云港市重点学科及创新团队14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11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个。挂牌长三角遗传性罕见病公益筛查项目江苏实验室(苏北分中心),建成省级新生儿救治中心和市级孕产妇救治中心,是连云港市妇产科质控中心、新生儿质控中心、连云港市出生缺陷防治质量控制中心和防治管理中心、生殖健康与不孕症质控中心挂靠单位。苏北首家获批中国人类遗传资源保藏资质的法人单位,建成苏北首家ISO15189认可的医学实验室。医院拥有硕博群体230余名,高级技术职称人员220余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国内知名专家「名医工作室」及「特聘专家工作室」12个,「院士工作站」1个。硕士研究生导师16名,各大学兼职教授、副教授、讲师43名,连云港市「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31名。花果山卫生英才领军人才2人、骨干人才5人、卫生专家团队4个。
发展理念
院区建设坚持「共享妇幼健康、共创美好生活」的理念,按照妇幼保健机构功能与定位,从建筑设计、流程布局、细节服务、后勤保障等全方位致力于打造全周期全方位全过程、有温度有情感有人文的现代化妇幼保健院,获国家级妇幼保健机构优秀建设项目「匠心」项目奖,在建筑设计、布局流程、装修装饰三项评比中获得全优。近年来共接待逾200家来自全国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来院参观交流;国家和省领导多次来院调研指导。
亮点服务
医院率先在全国推行「大保健」模式,大部制改革获得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和同行的肯定。设立孕产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儿童保健部三大学科部。孕产保健部开展孕前和孕早期出生缺陷预防、孕中期产前诊断(筛查)并为孕产妇提供孕前、孕期、产后母婴等一系列医疗保健服务。妇女保健部提供不孕不育症规范诊疗、辅助生殖技术(试管婴儿)、妇女常见病防治、盆底、妇女肿瘤、妇女内分泌疾病诊疗、乳腺保健、青春期、更老年期保健、计划生育等服务项目,为全市妇女健康保驾护航。儿童保健部开设了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早期发展干预、各种儿童常见病多发病防治、高危儿管理、儿童生长发育指导、儿童眼、耳鼻喉、口腔健康促进及疾病诊治、儿童营养、心理疾病诊治、残障儿童康复、儿童健康管理、中医调理、家庭护理及婴幼儿照护等三十余项服务项目,开辟了全市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新领域。
获得荣誉
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先进集体、全国百家优秀爱婴医院、国家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国家级敬老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母婴友好医院、产后母婴康复机构标准级特优等、全省妇幼健康服务工作突出贡献集体三等功、全省妇幼健康特色文化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荣获全市卫生计生事业综合考评优秀奖。
二、招聘岗位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招聘岗位表 | ||||||
招聘岗位 | 招聘人数 | 招聘条件 | ||||
岗位名称 | 岗位描述 | 学历 | 专业 | 其他条件 | 招聘对象 | |
临床、医技岗位 | 从事临床、医技岗位相关工作 | 3 | 博士研究生 | 临床、医技各相关专业 | 临床医技各相关专业 | 2025年毕业生 |
超声科医师 | 从事超声科临床医师相关工作 | 1 |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 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医学影像,超声医学 | 1.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2.通过相应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2025年毕业生 |
病理科医师 | 从事病理科临床医师相关工作 | 1 |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 临床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临床病理学,病理学 | 1.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2.通过相应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2025年毕业生 |
甲状腺外科学科带头人 | 从事甲状腺外科诊疗相关工作 | 1 |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 临床医学,外科学,肿瘤学 | 1.须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2.具有副高级职称人员年龄放宽至45周岁,正高级职称年龄放宽至50周岁。 | 不限 |
急诊重症学科带头人 | 从事急诊重症医学诊疗相关工作 | 1 |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 临床医学,急诊医学,内科学,重症医学 | 1.须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2.具有副高级职称人员年龄放宽至45周岁,正高级职称年龄放宽至50周岁。 | 不限 |
小儿外科学科带头人 | 从事小儿外科诊疗相关工作 | 1 |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 临床医学,外科学 | 1.须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2.具有副高级职称人员年龄放宽至45周岁,正高级职称年龄放宽至50周岁。 | 不限 |
泌尿外科技术骨干 | 从事泌尿外科科诊疗相关工作 | 1 |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 临床医学,外科学 | 1.须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2.具有副高级职称人员年龄放宽至45周岁,正高级职称年龄放宽至50周岁。3.博士研究生可放宽至中级及以上职称。 | 不限 |
放射科医师 | 从事放射科临床医师相关工作 | 1 |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 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医学影像,放射医学,放射影像学 | 1.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2.通过相应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2025年毕业生 |
眼科技术骨干 | 从事眼科诊疗相关工作 | 1 |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 临床医学,眼科学,眼视光技术 | 1.须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2.具有副高级职称人员年龄放宽至45周岁,正高级职称年龄放宽至50周岁。3.博士研究生可放宽至中级及以上职称。 | 不限 |
耳鼻喉科技术骨干 | 从事耳鼻喉科诊疗相关工作 | 1 |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 临床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外科学 | 1.须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2.具有副高级职称人员年龄放宽至45周岁,正高级职称年龄放宽至50周岁。3.博士研究生可放宽至中级及以上职称。4.临床医学、外科学专业为头颈外科方向。 | 不限 |
护理学科带头人 | 从事护理部管理工作 | 1 |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 护理,护理学,涉外护理,助产,高级护理,临床护理学,急重症护理学,助产学 | 须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 | 不限 |
儿童保健学科带头人 | 从事儿童保健诊疗相关工作 | 1 |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 临床医学、儿科学 | 1.须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2.具有副高级职称人员年龄放宽至45周岁。3.博士研究生可放宽至中级及以上职称。 | 不限 |
三、丰厚待遇省市支持
01博士类人才
①给予安家补贴50-70万元。其中初级及以下职称50万元,中级职称60万元,高级职称70万元,并按上级政策为人才申请购房券。无房者按规定申请人才公寓。购房时再提供购房借款50万元。
②享受三年博士津贴。高级职称2,000元/月;中级职称1,500元/月;初级职称1,000元/月。
③提供科研启动基金。
④作为重点人才培养,提供国内外培训学习机会。
⑤按规定申请政府部门协助解决夫妻异地分居、子女入托入学问题。配偶属医疗卫生专业或相关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可随调本院,如配偶不符合调动条件,落实工作确有困难的,按其专业、专长和我院相关规定纳入我院备案制或合同制管理。
02硕士类人才
①购房借款10万元。
②发放300元/月的租房补贴。
③享受三年硕士津贴。
03特殊人才及学科带头人
特殊人才及学科带头人,可一事一议、一人一议。
04省市级政策
实施市「花果山卫生英才引进计划」,视人才类别及层次给予100万元、50万元和30万元的购房券;
实施省、市「双创计划」,对入选「双创博士」的人才给予5-15万元生活补助;
实施留学人员「海燕计划」,对入选的留学回国人才给予1万元一次性补贴支持,并择优给予3-10万元项目资助;
实行「购房券+生活补贴+人才公寓」的购、租、补政策,入职卫生事业单位的博士研究生,给与10万元购房券;按照1,000元/月的标准享受生活补贴,连续发放3年;优先安排入住市级人才公寓,提供3年拎包即住服务,租金全免;
入职卫生事业单位的博士研究生,子女有入学需求的,可根据本人意愿,优先安排就读优质中小学和幼儿园;配偶有安置需求的,根据其原工作单位性质、本人身份及从事专业,对口推荐安排到相应单位工作;
对取得购房券或生活补贴的人才,首套自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至50万元,夫妻双方均符合条件的,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100万元;
我市还建有人才共有产权房,商品房中10%房源由人才优先购买。
四、报名方式
请意向人才将个人简历等应聘材料发至邮箱lygfbyrsk@163.com,邮件标题注明:应聘某某岗位+本人姓名+高校人才网,【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