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参与此次培训的教师是从拟承担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任务的骨干教师和教研员中精心遴选的,共计130名学员,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
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北京全市中小学校将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课程内容如何设计、教师如何开展教学?7月8日,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2025年暑期实训项目正式启动,为2025年秋季全市中小学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提供课程及师资支撑。
据悉,参与此次培训的教师是从拟承担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任务的骨干教师和教研员中精心遴选的,共计130名学员,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
培训启动当天,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2025年版)》进行了深入解读,从课程目标、核心内容、教学实施到过程评价等方面,为参训教师厘清了教学方向和实践路径。随后,北京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从需求导向、实践导向、成果导向三个方面介绍了本次实训项目的设计理念、整体安排及实施要求。
记者了解到,此次实训共计32学时,课程聚焦“懂政策、懂技术、会教学、能落地”四大目标,力求帮助参训教师从通识理解走向教学胜任、从课程理念走向教学实施。
此次实训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重点解读国家和北京市关于人工智能教育的政策文件,特别是《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2025年版)》,帮助参训教师准确把握课程目标、教学要求与评价方式,明确秋季课程实施的路径和标准,确保教学设计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同时,聚焦技术前沿,提升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通过高校专家和一线教学科研人员的专题讲授,深入学习人工智能核心知识与典型应用场景,结合中小学课堂需求,帮助教师构建起技术认知框架,并掌握将技术内容有效融入教学的策略方法,提升教学胜任力。
在实训课程设计上注重小组研修,推进课程设计落地。实训以小学、初中、高中三学段四个班级为单位开展分组合作,围绕“课程框架+教学方案”双成果任务协同研讨,形成可操作、可落地的教学设计成果。实训结束后,参训教师不仅要完成本校秋季课程开设的准备任务,还将在后续承担各区组织的教师培训与经验分享,引领带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在区域内持续推进。
记者获悉,此次实训不仅是一次短期集中学习,更是“百千种子”人工智能教师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下一阶段,北京市教委将继续统筹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种子教师”遴选与支持机制,建设一支立足教学、引领示范、辐射带动的骨干教师队伍。同时,将推动各区成立区域教研共同体,围绕教案设计、教学资源开发、课例研究等开展常态化协同教研,形成“区区有团队、校校有教师、班班有课程”的教育生态。北京市还将组织开展优质课例遴选与展示活动,通过案例评选、成果推广等形式,进一步提升课程实施质量,打造具有“北京经验”的人工智能教育范式。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