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也将推动更多高校博物馆加入进来,进一步丰富中小学博物馆教育资源,推动建设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教联体。
暑假开启,中小学生们今年有了更多的好去处。7月10日,2025年高校博物馆“京彩”暑期主题活动在首都师范大学正式开启,22所首都高校将在今年暑假面向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开放43个校内博物馆。记者了解到,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北京教育新地图”小程序查看所有开放的高校博物馆信息,并在线下完成打卡,形成自己专属的成长地图。
学生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观看齐白石真迹《松鹰图》。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高中生走进大学博物馆长见识
观察昆虫化石,听老师讲解昆虫的“隐身术”;触摸不同的石头,猜测到底是哪种岩石;欣赏书法作品,亲手体验瓦当拓印……当天上午,来自北师大二附中、北京第十三中学的学生们来到了首都师范大学,在校园不同的博物馆间穿梭,沉浸式体验博物馆的乐趣。
记者了解到,这个暑假首都师范大学面向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开放了校内7个博物馆,通过安排专业讲解员、提供科普课程和实践体验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参与者在博物馆真正有所收获。
北师大二附中高一学生邱悦可告诉记者,自己对地质博物馆印象最深刻,“我的选科就是地理,很喜欢地质博物馆,现场看到了变质岩、沉积岩等不同种类的岩石。”在地质博物馆,邱悦可还亲手触摸了不同的岩石,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用美工刀切石膏,了解不同岩石的特点。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一学生董丰宁在昆虫化石标本馆看到了方寸之间的历史痕迹,“知识不再只是书本上的平面图,可以隔着密封袋拿起化石感受它的重量,还可以观察它的厚度和凹凸的纹路。”
学生参观首都师范大学昆虫化石标本馆。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让董丰宁印象深刻的还有在探访昆虫化石标本馆前听的讲座,“我之前对昆虫伪装的认识就是枯叶蝶、竹节虫这种,老师告诉我们有些昆虫会用气味伪装,有一种捕食蚂蚁的昆虫会把蚂蚁的尸体背在自己身上,借此掩藏自己的气味。”
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主任葛宜科表示,推动高校博物馆向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开放是落实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校城融合的具体实践,更是以文化人、以德育才的生动探索,希望孩子们能走进更多博物馆,在场景式、体验式、探究式的学习氛围中,进一步感受高校的科研和人文氛围,在展品讲解、动手实操中激发学习兴趣并树立远大理想。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讲解员为学生讲解馆藏文物。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中小学生打卡博物馆,可形成专属成长地图
走出课堂、走进博物馆,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受、用脚步去丈量……2025年暑期,高校博物馆“京彩”暑期主题活动迎来升级。即日起,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22所首都高校的43个博物馆面向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开放,全市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电话、官网、微信公众号等途径预约参观,也可以通过“教育新地图”小程序平台预约。
43个高校博物馆的展陈内容分别涉及考古艺术、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国防教育、民族服饰、生物医学、纺织印刷、文化历史、体育科技、地理地质等多个领域,为广大中小学生搭建起感受文化、了解历史、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在探究式、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的高校博物馆环境中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培育综合素养。
记者注意到,不少高校博物馆有各自鲜明的特色。比如,首都师范大学的教科书博物馆,馆藏教科书达3万余册,时间跨越3个世纪,体系完整、种类繁多,覆盖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涉及小学、初中、高中等各个学段,以及国语、数学、外国语、美术等各个学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航天博物馆将在7月10日至8月31日期间、每周一至周六9:00至16:30开馆,散客可凭身份证原件步行入校、现场扫码登记,团体提前两周电话联系。该博物馆馆藏了300多件国内外公认的航空航天文物精品以及结构、发动机、机载设备等珍贵实物。
全市中小学生可以通过“北京教育新地图”小程序查看高校博物馆资源、预约参观。该平台已经打通所入驻高校博物馆电话预约、公众号预约的通道。如果学生有明确的参观目标,可以在小程序上直接输入博物馆的名称进行精准查找。如果没有明确参观目标,可以在馆校共育中浏览43家博物馆信息,点击目标博物馆,即可查看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开放时间、智能推荐内容、预约信息和特色社会实践内容,学生还可以对感兴趣的场馆进行收藏,方便后续查找。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进入预约博物馆后,还可以在“北京教育新地图”小程序上点击打卡按钮,完成社会实践打卡。小程序会自动记录学生的参观足迹,并形成学生的专属成长地图。
记者获悉,暑假过后,高校博物馆还将面向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持续开放。北京市教委也将推动更多高校博物馆加入进来,进一步丰富中小学博物馆教育资源,推动建设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教联体”。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