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专家走进十八中附小,用“绿智之光”点燃科学梦

:2025年09月09日 新京报
分享到:

“科学家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它就在科学家日复一日的工作当中,在田间地头的劳作中,在试管烧瓶的重复中,在收集每一粒种子的工作中。”

“袁老曾经讲过,‘我的梦想很简单,我做过两次梦,禾下乘凉梦,我的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9月4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协党校)、新京报承办的2025“科创薪火 铸梦未来”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中,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博士史军走进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附属实验小学,向同学们讲述了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屠呦呦发现青蒿素、钟扬在青藏高原收集种子库的故事,用科学家真实的工作研究场景传播科学家精神。

9月4日,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博士史军走进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附属实验小学,讲授科学家精神。学校供图

1966年,袁隆平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育性》,提出利用水稻雄性的不育现象培育杂交水稻的构想。“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史军告诉同学们,经历了许多次的失败后,在海南岛发现了雄性不育的野生稻,袁隆平团队利用“野败”进行了杂交,培育出杂交水稻最初的种子。最终极大提高了水稻的亩产量,改变了中国人的餐桌。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境内不再有疟疾传播。“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壮举。”史军讲到,在青蒿素出现之前,疟疾夺走了无数人的性命,直到“救命神器”青蒿素的发现。找到青蒿素并不容易,早在东晋时期,葛洪就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用青蒿治疗寒热诸疟的办法,但后人一直无法成功提取。屠呦呦创造性地选用“乙醚”代替“乙醇”作为溶解剂,终于获得了青蒿素。“许多科学的进步,就在一些细节上。”史军用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生动实例,为同学们诠释了何为科学家精神。

植物学家钟扬则在2001-2017年间,在青藏高原带领团队收集了4000万粒种子。采集种子的过程非常不容易,一个物种需要采集8000粒种子,钟杨曾说过“我最喜欢采的是蒲公英的种子,一抓一大把;最讨厌采集的是椰子,一大个椰子只有一粒种子”。“钟杨在2017年因车祸离世,但他的科学家精神一直指引着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史军向同学们说道。

史军用钟杨说过的一句话作为课堂的结尾:“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这就是科学家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科学家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它就在科学家日复一日的工作当中,在田间地头的劳作中,在试管烧瓶的重复中,在收集每一粒种子的工作中。虽然未来大家不会都成为科学家,但是科学家的这些精神都会成为指引大家成长的人生财富。”史军表示。

[我要纠错]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曾经 讲过 我的 梦想 简单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植物专家走进十八中附小,用“绿智之光”点燃科学梦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